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為什麼是五月五日

端午節為什麼是五月五日

發布時間: 2023-03-20 01:48:15

1、為什麼端午節日期定在5月五?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里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雲:「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古人紀年通用天乾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農歷的正月開始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順序推算,第五個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與端五同義。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2、五月五日端午節的來歷

五月五日端午節來源於屈原投江的故事。在公元前278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聽到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

他雖然有心報國,但是也無法挽救這一局面了,於是屈原選擇了以死明志,毅然決然的寫下絕筆詩《懷沙》之後,便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的百姓聽聞此事,因為怕屈原的身體被江裡面的魚蝦吃掉,於是都劃著小舟去打撈,也有一位老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了江里。這樣子是為了驅趕蛟龍水怪以免傷害了屈原的身體。看到老醫師這樣子做,百姓們也紛紛將米糧投進江中,希望魚蝦吃飽了米糧,就不會傷害屈原的身體。由此產生了端午節。

3、五月五日端午節的來歷

五月五日端午節的來歷: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_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_初五_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_哀之,每於此_投五_絲粽_於_中,以驅蚊龍。_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千直__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_體。那時,恰逢_天,湖_上的___起匯集在岸邊的亭_旁。當_們得知是打撈賢_屈_夫時,再次冒_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_們盪_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_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_、賽龍_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_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_誰_,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_冤。」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139]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4、簡述農歷五月初五為什麼被叫做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夏季最重要的節日。因古代"端"與"初"同義,"午"與"五"音同,故稱五月初五為端午。

5、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大家大多知道的是屈原投江,為紀念屈原而來的,其實歷史上流傳的端午節的由來並不只是這一種,還存在其他幾種說法,比如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紀念介子推等等。

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有多種由來以外,還存在各種習俗,比如端午的時候需要吃粽子,掛艾葉和菖蒲,喝雄黃酒,劃龍舟等等。

一、關於端午節由來的說法

對於端午節由來最多的說法就是紀念屈原,相傳屈原不忍看自己的祖國被攻破,隨後寫下絕筆《懷沙》後投江自盡。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從而有了端午節。第二個說法是伍子胥自刎後,端午節就成了懷念伍子胥的日子。第三個說法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為了救父親而投江的孝女曹娥,第四個就是認為端午節和介子推有關系,至於具體是因為哪個而來,目前已經無法推敲了。

二、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的習俗,其中最多的肯定要數吃粽子了,在我國,不論是哪個地區的民眾在這一天都會吃粽子,有的地區的民眾還會自行包粽子來進行食用。除了吃粽子有的地區還會採摘艾葉和菖蒲來掛在自家門上,還有在端午節的時候要佩戴香包,有辟邪驅瘟之意。此外,最重要的是很多地區都會在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賽龍舟多出現我國南方地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存在的,對於我們來說賽龍舟不僅僅是一項體育娛樂的活動,也體現出了我國國民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並且在賽龍舟的過程中,還體現出了我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6、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風俗: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端午節的影響

日本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過中國節的傳統。在日本,端午的習慣是在平安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從明治時代開始,各節日都改為公歷日。日本的端午節是公歷5月5日。

端午節的習俗傳到日本之後,被吸收改造成為日本的傳統文化。日本人在這一天不劃龍舟,但也跟中國人一樣會吃粽子,並在門前掛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節被日本政府正式定為法定的兒童節,成為日本五大節日之一。

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韓國人將『端午』稱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

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摔跤、盪鞦韆、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韓國這天會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頭、吃車輪餅、盪鞦韆、穿韓國的傳統服裝,但不劃龍舟,不吃粽子。

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韓國申報「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話是「端午節原本是中國的節日,傳到韓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可見其本來源於中國,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直到1926年,因為其時間是從每年的陰歷四月十五持續到五月初七,與中國的端午節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

7、為什麼端午節又叫五五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