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仙家是怎麼過的

端午節仙家是怎麼過的

發布時間: 2023-02-21 11:28:00

1、每位佛家 道 家 仙家的節日都是那天

觀音真正的誕辰日應該是每年的農歷
農歷二月十九觀音出生日
農歷六月十九觀音出家日
農歷九月十九觀音成道日
農歷正月初一 天臘之辰
農歷正月初一 元始天尊萬壽
農歷正月初一 彌勒尊佛布袋和尚佛誕
農歷正月初一 接神、迎喜神,出門走喜神方
農歷正月初一 放爆竹,以避山燥(xiao,同魈)惡鬼
農歷正月初二 車公誕
農歷正月初二 拜財神
農歷正月初三 孫真人誕
農歷正月初三 真武大帝誕
農歷正月初三 拜天地神
農歷正月初四 箸筒姑娘誕
農歷正月初四 灶神下降
農歷正月初四 孫天醫真人千秋
農歷正月初五 財神誕
農歷正月初五 路頭神誕
農歷正月初五 定光佛聖誕
農歷正月初五 接財神,迎五路財神、關帝
農歷正月初六 清水祖師誕
農歷正月初六 九天玄女聖誕
農歷正月初七 仁日
農歷正月初八 谷王誕
農歷正月初八 白衣觀音誕
農歷正月初八 江東神聖誕
農歷正月初八 五殿閻羅王聖誕
農歷正月初八 拜本命星辰「順星」
農歷正月初九 玉皇大帝誕
農歷正月初九 漢閩越王誕
農歷正月初九 拜天公玉皇大帝
農歷正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正月十三 溫許二公誕
農歷正月十三 劉猛將軍蟲王爺誕
農歷正月十三 關聖帝君飛升
農歷正月十四 迎紫姑廁神。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十五
農歷正月十五 上元天官聖誕
農歷正月十五 張天師張道陵誕
農歷正月十五 門丞戶尉誕
農歷正月十五 佑聖真君誕
農歷正月十五 臨水夫人陳靖姑千秋
農歷正月十五 金天娘誕
農歷正月十五 三一教主誕
農歷正月十五 盤古聖誕
農歷正月十五 燈節
農歷正月十六 綏靖伯誕
農歷正月十六 三王公誕
農歷正月十九 門官土地誕
農歷正月十九 長春丘真人誕
農歷正月二十 招財童子誕
農歷正月廿三 喇嘛「打鬼」
農歷正月廿四 雷都光耀大帝聖誕
農歷正月廿五 滿族倉廩神誕
農歷正月廿六 庇佑財神誕
農歷正月廿六 觀音開庫

農歷二月初一 太陽升殿之辰
農歷二月初一 勾陳誕
農歷二月初一 初殿誕
?
農歷二月初一 一殿秦廣王千秋
農歷二月初一 中和節
農歷二月初一 拜太陽星君
農歷二月初二 土地誕
農歷二月初二 孟夫子誕
農歷二月初二 濟公菩薩誕
農歷二月初二 福德正神土地爺千秋
農歷二月初三 文昌帝君梓潼神聖誕
農歷二月初六 東華帝君誕
農歷二月初八 三殿宋帝王聖誕
農歷二月初八 六祖禪師誕
農歷二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二月十二 花神誕
農歷二月十三 洪聖爺誕
農歷二月十五 太上老君誕
農歷二月十五 精忠岳元帥誕
農歷二月十五 三山國王千秋
農歷二月十五 九天玄女娘娘聖誕
農歷二月十六 開漳聖王誕
農歷二月十七 新竹都城隍公爺千秋
農歷二月十八 四殿五官王誕
農歷二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
農歷二月十九 玉女娘娘誕生
農歷二月二十 普賢菩薩誕
農歷二月廿一 普賢菩薩聖誕
農歷二月廿五 玄天上帝誕
農歷二月廿六 真武大帝聖誕
農歷二月廿七 東岳大帝

農歷三月上旬 清明鬼節,上墳掃墓,拜眾鬼。公歷四月四日或五日
農歷三月初一 二殿楚江王誕
農歷三月初三 北帝誕
農歷三月初三 玄天上帝萬壽
農歷三月初三 蟠桃會,紀念王母娘娘
農歷三月初三 上巳節,去江邊洗滌污濁,以消災除邪
農歷三月初四 張王爺誕
農歷三月初六 長老誕
農歷三月初七 何仙姑誕
農歷三月初八 六殿卞城王誕
農歷三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三月十二 中央五道誕
農歷三月十五 醫靈誕
農歷三月十五 玄壇誕
農歷三月十五 保生大帝吳真人千秋
農歷三月十五 中路財神趙公元帥聖誕
農歷三月十五 女媧娘娘壽誕
農歷三月十六 准提菩薩佛誕
農歷三月十八 中嶽誕
農歷三月十九 太陽星君聖誕
農歷三月二十 註生娘娘千秋
農歷三月廿三 天後娘娘媽祖聖誕
農歷三月廿六 鬼谷先師千秋
農歷三月廿七 車大元帥誕
農歷三月廿七 七殿泰山王千秋
農歷三月廿八 制字先師倉頡誕
農歷三月廿八 東岳大帝聖誕
農歷三月廿九 土地公

農歷四月初一 八殿都市王誕
農歷四月初四 文殊菩薩誕
農歷四月初八 三界誕
農歷四月初八 九殿平等王誕
農歷四月初八 佛祖釋迦牟尼萬壽
農歷四月初八 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誕
農歷四月初八 浴佛節
農歷四月初八 放生會
農歷四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四月十二 風神生日
農歷四月十二 蛇王生日
農歷四月十二 蘇府王爺千秋
農歷四月十四 呂祖仙師聖誕
農歷四月十五 漢鍾離仙師誕
農歷四月十五 釋迦文佛成道
農歷四月十七 金花娘娘誕
農歷四月十七 十殿輪回王千秋
農歷四月十八 華陀仙師誕
農歷四月十八 送生司馬誕
農歷四月十八 北極紫微大帝聖誕
農歷四月二十 眼光佛誕
農歷四月廿一 托塔李天王聖誕
農歷四月廿一 先天朱將軍聖誕
農歷四月廿三 普賢菩薩誕
農歷四月廿四 金光祖師聖誕
農歷四月廿五 武安尊王千秋
農歷四月廿五 白族觀音會
農歷四月廿六 蔣公誕
農歷四月廿六 南鯤鯓李王爺千秋
農歷四月廿七 南鯤鯓范五王爺千秋
農歷四月廿八 葯王誕
農歷四月廿八 神農五穀先帝萬壽

農歷五月初一 南極長生大帝誕
農歷五月初一 城隍出巡
農歷五月初五 地臘之辰
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 掛鍾馗像、天師像,以驅鬼崇
農歷五月初五 五福大帝得道
農歷五月初五 南天駱恩師聖誕
農歷五月初六 清水祖師成道
農歷五月初七 巧聖先師魯班節
農歷五月初八 悅城龍母誕
農歷五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五月十一 天下都城隍爺聖誕
農歷五月十二 丙靈公誕
農歷五月十三 關平太子誕
農歷五月十三 關聖帝君關羽聖誕
農歷五月十五 玉女娘娘飛升
農歷五月十六 天地造化之神誕
農歷五月十六 如來佛祖誕
農歷五月十六 張天師仙師誕
農歷五月十七 蕭府王爺千秋
農歷五月十八 老母娘娘誕
農歷五月十八 張天師張道陵聖誕
農歷五月十九 九天馬恩師聖誕
農歷五月二十 丹陽馬真人誕
農歷五月二十三,田仙姑誕
農歷五月廿八 城隍誕
農歷五月廿九 許威顯王誕

農歷六月初一 韋陀護法誕
農歷六月初三 韋馱誕
農歷六月初六 天貺(賜贈的意思)節
農歷六月初六 楊四將軍誕
農歷六月初六 崔判官誕
農歷六月初六 泰山誕
農歷六月初六 翻經節,寺院曬經,信女翻經「轉男身」
農歷六月初六 九天李恩師聖誕
農歷六月初十 劉海仙師誕
農歷六月十一 田都元帥誕
農歷六月十二 彭祖誕
農歷六月十二 井泉誕
農歷六月十三 魯班誕
農歷六月十四 文殊菩薩誕、
農歷六月十五 王靈天君聖誕
農歷六月十五 無極老申娘壽誕
農歷六月十六 魯班節
農歷六月十六 雷神誕
農歷六月十六 南極大帝聖誕
農歷六月十六 先天王天君聖誕
農歷六月十八 南鯤鯓池二王爺千秋
農歷六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成道日
農歷六月廿三 馬王誕
農歷六月廿四 關聖帝君聖誕
農歷六月廿四 火神誕
農歷六月廿四 王靈官誕
農歷六月廿四 和合二仙誕
農歷六月廿四 西秦王爺千秋
農歷六月廿四 雷祖大帝聖誕
農歷六月廿四 南極大帝聖誕
農歷六月廿六 楊真君誕
農歷六月廿九 天樞誕

農歷七月初一 太上老君誕
農歷七月初七 乞巧節,拜牛郎織女二星
農歷七月初七 康公誕
農歷七月初七 七宮仙女下降
農歷七月初七 大成魁星聖誕
農歷七月初七 七星娘娘千秋
農歷七月初七 衛房聖母聖誕
農歷七月十二 長春真人誕
農歷七月十三 大勢至菩薩聖誕
農歷七月十四 開基恩主千秋
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節,拜見三界公,天官、地官、水官
農歷七月十五 鬼節,燒紙錢,普度孤魂
農歷七月十五 盂蘭盆節
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地官大帝聖誕
農歷七月十五 靈濟君誕
農歷七月十五 地藏王誕
農歷七月十八 王母娘娘聖誕
農歷七月十九 值年太歲星君千秋
農歷七月十九 伏曦氏八卦祖師千秋
農歷七月二十 張王爺誕
農歷七月廿一 普庵誕
農歷七月廿二 財帛星君誕

農歷七月廿三 法主聖君千秋
農歷七月廿三 南宮柳星君聖誕
農歷七月廿三 諸葛武侯千秋
農歷七月廿四 城隍誕
農歷七月廿四 草聖誕
農歷七月廿四 龍樹菩薩聖誕
農歷七月廿四 鄭延平郡王千秋
農歷七月廿五 齊天大聖
農歷七月廿六 新竹都城隍奶奶聖誕
農歷七月三十 地藏王菩薩誕

農歷八月初一 許真君誕
農歷八月初一 金甲神誕
農歷八月初二 社王誕
農歷八月初三 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爺誕
農歷八月初三 北斗星君聖誕
農歷八月初三 九天朱恩師聖誕
農歷八月初三 姜相子牙千秋
農歷八月初五 雷聲普化天尊雷祖聖誕
農歷八月初八 瑤池大會
農歷八月初十 北嶽誕
農歷八月十二 西方五道誕
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太陰星君月神娘娘誕
農歷八月十五 臨水夫人林姑千秋
農歷八月十五 南鯤鯓朱四王爺千秋
農歷八月十五 南宮孔恩師聖誕
農歷八月十五 九天玄女娘娘千秋
農歷八月十六 齊天大聖誕
農歷八月十六 朱元帥誕
農歷八月十六 新竹都城隍公爺千秋
農歷八月廿二 燃燈古佛聖誕
農歷八月廿二 廣澤尊王千秋
農歷八月廿三 刑天王爺千秋
農歷八月廿四 陶冶仙誕
農歷八月廿四 南鯤鯓萬善爺千秋
農歷八月廿五 太陽誕
農歷八月廿七 孔夫子聖誕
農歷八月廿九 中華聖母聖誕

農歷九月初一 南斗星君誕

農歷 九月初一 飛天大聖誕
農歷九月初一 初一至初九,北降九星降世
農歷九月初九 哪吒三太子誕
農歷九月初九 斗母星君聖誕
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帝君誕
農歷九月初九 關帝飛升誕
農歷九月初九 綏靖伯誕
農歷九月初九 臨水夫人李姑誕
農歷九月初九 中壇元帥太子爺誕
農歷九月初九 火神爺誕
農歷九月初九 酆都大帝聖誕
農歷九月初九 九皇大帝聖誕
農歷九月十三 孟婆神誕
農歷九月十三 天水聖母飛升
農歷九月十五 孟婆尊神千秋
農歷九月十五 南鯤鯓吳三王爺千秋
農歷九月十五 趙大元帥誕
農歷九月十五 朱聖夫子聖誕
農歷九月十七 金龍王誕
農歷九月十七 先鋒誕
農歷九月十七 招財童子誕
農歷九月十八 倉頡先師千秋
農歷九月十八 顯應祖師聖誕
農歷九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
農歷九月廿六 五顯靈官誕
農歷九月廿八 華光大帝誕
農歷九月廿八 五顯大帝千秋
農歷九月三十 葯師如來聖誕

農歷十月初一 東岳誕
農歷十月初一 三田都千歲誕
農歷十月初二 周將軍誕
農歷十月初三 二茅真君誕
農歷十月初三 助順將軍聖誕
農歷十月初五 達摩祖師誕
農歷十月初十 花公花婆誕
農歷十月初十 水仙尊王誕
農歷十月十二 齊天大聖誕
農歷十月十五 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農歷十月十五 痘神劉使者誕
農歷十月十五 溫元帥誕
農歷十月十五 神農氏
農歷十月十六 巫山娘娘誕
農歷十月十八 地母至尊千秋
農歷十月二十 虛靖天帥誕
農歷十月廿二 青山靈安尊王千秋
農歷十月廿三 周倉將軍千秋
農歷十月廿五 感天大帝許真人誕
農歷十月廿七 五嶽誕
農歷十月廿七 紫微星君聖誕
農歷十月三十 周將軍誕

農歷十一月初四 孔子誕
農歷十一月初四 安南尊王千秋
農歷十一月初四 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農歷十一月初六 玉皇大帝誕
農歷十一月初六 西嶽誕
農歷十一月十一 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農歷十一月十五 無極老申娘聖誕
農歷十一月十七 阿彌陀佛誕
農歷十一月十九 九蓮菩薩誕
農歷十一月十九 日光天子誕
農歷十一月廿三 送子張仙師誕
農歷十一月廿三 南斗星君下降,世人宜求壽
農歷十一月廿七 普庵祖師誕
農歷十一月廿七 董公真仙聖誕
農歷十一月廿九 新竹都城隍公爺聖誕

農歷十二月初一 跳灶王
農歷十二月初四 三代祖師聖誕
農歷十二月初六 普庵祖師聖誕
農歷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 佛祖成仙日,如來佛誕
農歷十二月初八 王侯臘之辰,喝臘八粥(「佛粥」)
農歷十二月十五 溫元帥師誕
農歷十二月十六 南嶽誕
農歷十二月十六 太上老君誕
農歷十二月十六 福德正神誕
農歷十二月二十 魯班誕
農歷十二月廿一 天猷誕
農歷十二月廿一 祭灶,也有在廿四日
農歷十二月廿四 子時灶君上天朝玉帝,送灶神
農歷十二月廿五 接玉皇,天神下降
農歷十二月廿九 南北斗星君下降
農歷十二月廿九 華嚴菩薩聖誕
農歷十二月三十 諸佛下界察民間善惡
農歷十二月三十 紫姑廁神誕
農歷十二月三十 換門神
農歷十二月三十 迎灶王下界(接灶)
農歷十二月三十 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2、關於端午節的故事神仙與怪獸的故事

與端午相關的歷史人物有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與端午節相關的怪獸是「五毒」,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有毒動物合稱五毒。

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影響,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也不盡相同,古代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每年夏歷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於是便有了避五毒的習俗。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日、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在不同的地區叫法也不同,常見的有端五節、重五節、地臘節等。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著很多不同的說法,我們最為熟悉的還是為了紀念屈原一說。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2)端午節仙家是怎麼過的擴展資料

《後漢書·列女傳》記載:「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為巫祝。漢安二年五月五日,於縣江溯濤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屍骸。娥年十四,乃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傍,為立碑焉。「

曹娥之父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當時年僅十四歲,她晝夜沿江哭尋父親。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後她的屍體抱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後人為紀念她,改舜江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年),上虞縣令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鄲淳作誄辭,刻石立碑(即「曹娥碑」),以彰孝烈。後蔡邕訪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讀,題八字於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齏(jī)臼」

3、仙家為什麼燒香 給仙家上香的規矩

上供的規矩:
1. 水果:李子、櫻桃、石榴,梨不可上供。李子是避太上老君的名諱,櫻桃、石榴的種子必須經過消化道排出後才可以發芽,故認為不幹凈,梨取諧音「離」,不太吉利。不可上供。
2. 肉類:牛肉、狗肉,甲魚不可上供(戒條規定)
3. 其他:濕生、化生類不可上供(屬於低等食品)如:蠶蛹,海參。
因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所修法門不同,所以採用的方法也不同,供品一般分為三種:大供,節日供和平日供。
大供一般每年三次,陰歷的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聖誕日,據說這天也是開蟠桃大會的日子所有神仙都去慶賀所以仙家也作為一個大的節日紀念)、九月初九(斗姆星君飛升之日,因為她是北斗眾星之母,並且這一天也是北斗九皇最後一位的生日,而且北斗正好是管人間的仙家的,所以仙家把這一天也作為一個大的節日來紀念)、
春節(合家團聚)。
上大供一般採用四葷五素,這種上法不分保家仙、保家堂口還是出馬堂口,供奉的供品基本都是一樣的。一般四葷通常都是採用雞、魚、肉、蛋四種。
雞,
因為過去最早的保家仙通常都是胡黃二家的居多,因為胡黃二家都是喜歡吃雞的,所以一般上大供都不能缺少雞,仙語中雞也稱為:小鳳凰。
另外有一種說法就是,雞是啟明之物,雞叫以後天就開始亮了,所以採用雞是希望通過雞的靈氣帶來光明。。
雞頭放置的方向也有說法,選擇雞頭向外放,不管用什麼方向,雞頭都是抬起來的,不許彎轉或夾在翅膀底下放置,這樣仙家會不高興的,因為這樣代表抬不起頭來,仙家是忌諱的。另外供奉雞的時候一般都是選用整雞放置,不讓切開。
魚,
盡量選用鯉魚為好,過去古老的傳說中有鯉魚跳龍門即可成龍一說,供魚就是利用這個說法代表吉祥如意,吉慶有餘。供魚的時候也要求用整條的魚,不要讓魚皮破損最好,保持魚的完整。通常放置的時候,魚頭是向裡面放著的。因為魚頭的方向代表尊位,和我們人間的習慣有些相似,上魚的時候一般都是將魚頭對著主人或貴賓的方向,表示尊重。
肉,
按照老規矩一般都是供奉豬頭肉,切成一個方塊最好,或者是方形的肉塊。通常要求供肉必須是帶皮的,不能將肉皮拿掉。而且一般選擇肥瘦相間的。
雞蛋,一般保家仙供三個。出馬仙一般都是採用九個雞蛋,通常是四個生的五個熟的,或者是四個熟的五個生的,放在一個盤子里。
饅頭,保家仙5個饅頭,出馬仙15個,上方仙5個。饅頭的擺放最下層3個,第二層一個翻過來,第三層一個正著放,5個為一盤。
素菜,大豆腐一塊,中間用紅色染一點紅色。粉絲煮好,放置盤子里,中間也染一點紅色。水煮的青菜。
水果,3-5種,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通常上供的水果有蘋果(預示平安)橘子(含有聚財之義)香蕉(取其元寶形狀,寓意著如意)桂圓(代表富貴團圓之義)葡萄(代表多子多孫又多金)橙子(心想事成)火龍果(紅紅火火)菠蘿(步步高),一般都喜歡採用圓形的水果為佳。
節日供,一般是指初一十五和人間的一些節日,這個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和地方的風俗習慣取捨。節日供一般採用1、3、5樣水果。
每樣水果放置的數量是單數就可以,因為單數屬陽,所以仙堂供奉的所有東西一般都是以單數為主,忌諱偶數就是雙數。因為雙數屬陰,容易招陰性靈體。
供品的供奉時間,一般葷供當天晚上香燒完就可以撤下,供品不能放置超過三天,三天必須撤下來。
供水:不管是出馬堂口還是保家仙,都是一杯水,盡量一天一換,最好不要超過三天。
供酒:一般保家仙是三杯酒,出馬仙是五杯酒。供白酒。如果平時看見酒杯沒有酒了,需要填滿,到了初一十五必須換成新的。

蠟燭:出馬仙用紅色的蠟燭,上方仙可以用黃色,擺放一對。

筷子:用紅色的筷子,保家仙和祖先是三雙,出馬仙用五雙,平時供奉可以不擺,大供的時候一定要擺放。筷子為專用,不能與平時家用進餐的筷子混用。

上香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三這個數字就代表萬物之始,代表尊貴,代表是一個吉祥的組合。
最原始的出馬仙上三根香的,而且對於每根香都作了具體的分配,胡家占幾寸、黃家占幾寸等分的很詳細。
九根香通常見於出道的堂口,因為道家認為九為陽數最大,寓意堂口越來越大越來越興旺的意思。
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域有上十二根的,香爐前,後各三根,左右各三根,還有十五根,各個引堂的師父規定不同。
上香的時間,一般為上午,午時之前。出馬仙在看卦的時候,上三根。
平時上平安香,每次三根。初一十五,一定要上香。
上香之前,要洗手,漱口,不能穿著暴露,或者與人打鬧,嬉笑。

4、端午節用給觀世音菩薩和老仙家上香嗎?

當然要給觀世音菩薩和老仙家上香的,當然要這樣做的,因為這一天端午節是一個節日,如果上香的話,他們也會開心,保佑你們全家平平安安的

5、端午節那天給仙家貢啥

常用供品有酒茶類、香燭類、果盤類、五穀雜糧肉食、動物。

貢品文化是集物質和非物質文化於一體的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貢者:名、特、優也。貢品多為全國各地或品質優秀、或稀缺珍罕,或享有盛譽,或寓意吉祥的極品和精華。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專制歷史中,凡一方之土特產,要將最新、最好的向朝廷交納,供皇族使用,稱之為貢賦。據《禹貢·疏》載:「貢者,從下獻上之稱,謂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異物,獻其所有,謂之厥貢。」下之所供為貢,上之所取為賦。

可見,貢賦之物,為一地「所生異物」,也就是特產之物。這種制度始於夏代,漢中向以物產豐富、富敵天府著稱,歷代貢賦自當不少。

(5)端午節仙家是怎麼過的擴展資料

在潮汕地區,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老爺」形象多取材於三個方面:古今英雄偉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種神話傳說。在意識上,他們認為這些屬於"自己"的神最為可靠,關鍵時刻能予人以庇佑,對之禮拜最勤。

平時所謂"拜老爺",多指拜這些地方神。人們一心向善,希望通過「拜老爺」追求一份真善美,在一定程度上,也希望通過「拜老爺」得到的庇佑。相比於拜佛等宗教活動,「拜老爺」更具地方性和靈活性。

「拜老爺」的活動時間是以農歷為標准,在不同時間,拜的老爺是不同的。農歷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為固定的祭祀時間。這兩天一般在家裡舉行,形式較簡單。

主要是祭祀地主爺和天公,擺上香爐,燭台,和供品,燒香祈禱後再燒冥紙。每月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

6、求所有神仙的(壽誕,什麼紀念日等)的節日

神仙的節日:

1、正月初一日元始天尊萬歲。

2、正月初一日無極混元老祖聖誕。

3、正月初一日無極元始天王聖誕。

4、正月初一日無極太元聖母聖誕。

5、正月初一日無極鴻鈞老祖聖誕。

6、正月初一日無極昊天老祖聖誕。

7、正月初一日無極元王老祖聖誕。

8、正月初一日彌勒尊佛佛辰。

9、正月初三日孫天醫真人千秋。

10、正月初六日清水祖師佛辰。

11、正月初八日五殿閻羅王聖誕。

12、正月初九日玉皇上帝萬歲。

13、正月十三日關聖帝君飛升。


(6)端午節仙家是怎麼過的擴展資料: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節(1月24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7天);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在內,放假三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三天);

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在內,放假三天);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半天);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中國醫師節(8月19日);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在內,放假三天);國慶節(10月1日,放假7天);記者節(11月8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