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美食怎麼拍
1、中秋節的美食是怎麼做的
因全國各地的飲食習俗不同,中秋除了吃月餅還有其它美食。如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南京人酒後必食一個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四川人過中秋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等。山東的即墨縣中秋節會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
中秋美食——月餅
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以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的美食。
中秋美食——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美食——南瓜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聰明、善良。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形野瓜。採回來煮給父母吃。香噴噴、甜滋滋,兩老吃了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籽種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中秋美食——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之所以要在中秋節食之,是因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2、中秋節的團圓菜是怎麼做的?
中秋佳節是團圓的日子。回家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吃家宴。許久不回家的你是不是想回家之後露一手呢?教你這6道家常菜,做給家人吃,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
第一道「土豆燉排骨」
排骨的鮮香,軟綿的土豆,鮮香的滋味讓人食慾大開。在中秋節的家宴上親手為家人燉上一鍋排骨,來表達你對家人的愛。我想他們肯定吃的連湯都不剩。
【所需食材】:排骨1.5斤、土豆2個、生薑一塊、大蔥一段、花椒一小撮、八角4粒、料酒適量、食鹽適量、冰糖4-6塊、甜面醬適量、干辣椒3個。
【烹飪方法】
1. 首先將排骨剁成小塊,然後沖洗一下,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燒開之後將排骨下入到鍋中焯水,可以放幾片姜和少許的料酒去腥。焯水之後撈出沖洗干凈控干備用。
2. 土豆洗凈,去皮之後切塊備用,生薑切片,大蔥切段備用,干辣椒切段。
3. 鍋中倒入適量的油,將冰糖放入熬化氣泡冒煙之後將花椒、八角、干辣椒放入,稍微翻炒之後下入排骨上色,翻炒均勻之後倒入適量的甜面醬、食鹽、料酒翻炒。
4. 翻炒均勻之後倒入適量的清水,開大火燒開放入生薑片,轉小火蓋上蓋子,如果是高壓鍋30分鍾即可,不是高壓鍋的話要燉一個伴小時左右。
5. 時間到後放入大蔥和土豆,繼續小火燉制15分鍾左右,時間到轉大火收只即可。
第二道「油燜大蝦」
油燜大蝦可以說是魯菜中的代表菜品之一,在中秋節的時候特別適合做這道美食。趕緊學起來吧。
【所需食材】:大蝦半斤、大蔥一段、生薑一塊、料酒適量、蚝油適量、糖少許、鹽適量。
【烹飪方法】
1首先將大蝦處理干凈,將大蝦的蝦線挑去,蝦腿和須可去可不去。清洗干凈之後放入碗中倒入適量的料酒腌制15分鍾左右。大蔥切片,生薑切絲備用。
2. 鍋中倒入油,下入大蔥和生薑炒出香味,然後放入腌制好的大蝦翻炒,待大蝦別色之後放入蚝油、糖、食鹽。倒入少許的高湯,如果沒有可用水代替。
3. 蓋上蓋子燜制,待湯汁變少之後即可出鍋,上面撒上蔥花或者香菜即可食用。
第三道「干煸豆角」
【所需食材】:豆角一把、肉餡子100克、花椒適量、大蒜4瓣、干辣椒4個、料酒適量、生抽適量、食鹽適量。
1. 豆角清洗干凈切段,肉餡子再稍微剁碎一點,大蒜切片,干辣椒切段備用。
2. 鍋中倒入油,燒熱之後將豆角下入炸制,然後撈出控油備用。
3. 鍋中留底油,下入肉末翻炒至變色出油之後,下入花椒、辣椒、大蒜翻炒均勻。然後將炸制好的豆角下入加入料酒、生抽、食鹽翻炒均勻即可。
第四道「家常燉鯉魚」
小編我是每次回家都會買上一條大鯉魚來燉著吃,大人孩子都愛吃。這次中秋節也不例外,我還是會做鯉魚滴。
【所需食材】:鯉魚一條、大蔥一段、生薑一塊、大蒜6瓣、海鮮醬油適量、老抽適量、醋適量、白糖適量、料酒適量、花椒八角適量。
【烹飪方法】
1. 將鯉魚清洗干凈,一般魚買了商家都會給收拾了,回家沖洗一下就可以了,剁成塊放入碗中倒入料酒腌制15分鍾左右。大蔥切段、生薑切片、大蒜去皮備用。
2. 鍋中放油燒熱,然後下入白糖熬化,下入花椒八角爆香。下入腌制好的鯉魚塊翻炒。
3. 調入食鹽、海鮮醬油、老抽、料酒。然後再加入適量的的清水放入大蒜和生薑,煮開之後轉小火慢燉20分鍾下入大蔥。煮好之後轉大火收汁即可食用。
第五道「熗拌黃瓜」
過節大魚大肉吃膩了,來道小冷盤也是不錯的選擇。下面這道熗拌黃瓜就很不錯哦。
【所需食材】:黃瓜2根、菜椒1個、生薑一小塊、生抽適量、醋適量、蚝油適量、料酒少許、白糖一小勺、雞精少許、花椒、干紅辣椒3個。
【烹飪方法】
1. 將黃瓜和菜椒清洗處理干凈之後,切成段,黃蓋放入碗中加入試練的食鹽腌出水分。
2. 鍋中放油,下入辣椒、花椒炒出香味,倒入用生抽、老抽、醋、料酒調制好的湯汁。出香後倒入碗中。
3. 腌制好的黃瓜擠壓出水分,加入白糖、雞精,然後將料汁倒進去攪拌均勻即可。
第六道「青椒炒牛肉」
【所需食材】:牛肉半斤、青紅椒各一個、姜一塊、蒜3瓣、鹽適量、生粉適量、料酒適量、生抽適量、蚝油適量。
【烹飪方法】
1. 首先把牛肉清洗干凈,然後切絲或者切片,放入碗中倒入薑末、省份、料酒再放幾滴香油,攪拌均勻之後腌制15分鍾。
2. 腌制好後,然後牛肉入油鍋炸制,至斷生後撈出控油備用。
3.鍋中放油燒熱,下入大蒜和切好的青紅椒,炒至斷生下入牛肉翻炒,調入生抽、蚝油等炒勻即可出鍋
3、中秋節日有什麼必吃美味佳餚嗎?
中秋到,合家團。這樣一個歡樂的日子,每每都是所有小吃貨大飽口福的時候。中國飲食文化豐富,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相應的中秋美食,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地中秋都吃些什麼吧。
月餅
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小吃之一,其中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從唐朝開始我國各地都會在中秋當天吃月餅,各地雖然做法、風味不同,但在中秋一定不會少了月餅。
蘇州:菱角
街市上到處是賣菱角和買菱角的人,給小孩子吃菱角更寄託著大人們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菱角長成於七月,但它最好的時節是中秋。
雲南:板栗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栗的香氣。板栗,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
南昌: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必不可缺的水果,一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柚子諧音遊子,中秋是團圓節,遊子當然回家團圓了。
柚子又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歡慶佳節之餘,也討了個「彩頭」。柚子在南昌的方言裡面,諧音是「有子」,因此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廣西:糍粑
糍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千百年來廣大人民與之結下了深厚友誼,對之情有獨鍾,並賦予了它無限寄託和深刻寓意。
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
浙江:南瓜
中秋節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八月半吃南瓜」,從老一輩那裡聽來,「八月半吃南瓜」還有個關於孝女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南山腳下有一個美麗的姑娘黃花。八月十五那天,她在山上的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野果,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因連年災荒而卧病在床的二老吃了這香噴噴、甜滋滋野果後,病體竟漸漸地好了。因此瓜是從南山采來的,後來人們就稱其為南瓜,到了中秋總要以各種烹飪方法嘗嘗它。
合肥:藕
中秋食藕,是寄團圓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合肥人在中秋節除吃月餅外,還要吃包河「無私藕」。傳說包拯晚年,仁宗封賞功臣要把半個合肥城封給包公。包公要他的後代自食其力,拒絕皇上的村賞。但仁宗一定要封賜,最後把一段護城河封給他。皇上金口玉言,再不領封,便有抗旨之罪。包公萬般無奈,只好領封,但心裡很不安。看到護城河裡的藕荷,經過再三考慮、對藕荷作了規定;河藕能吃不能賣,包拯鐵而藕無絲(私)。說也怪,別地的藕是藕斷絲連,但包河藕無絲。
從此,合肥地區便留下一句歇後語「包河藕——無絲(私)」。包拯後人恪守包公這一遺訓,並在中秋這天品嘗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無私」。包河裡的藕也只是送給鄉鄰吃,從不賣錢。這一美德,人們競相效法,遂成風俗。
上海:螃蟹
俗話有「西風響蟹腳癢」,說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時,螃蟹黃滿膏肥,是最佳的品嘗時機。螃蟹的營養豐富,尤其是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出的各地中秋美食。
4、中秋節的習俗吃什麼
中秋節吃什麼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可見中秋節當然吃月餅了。但是根據各地的習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
吃鴨子
我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為了紀念以游村賣糖動員鄉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
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吃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燒塔,這些是傳統活動。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雲南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雲南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廣西西部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黎族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屆時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這些是少數民族的。
5、中秋節的美食有哪些?
月餅、菱角、糍粑、團圓饃、菜餅等。
6、中秋節的月餅怎麼做?
在中秋節還有一款必吃的食物,它就是月餅了,月餅又稱月團、團圓餅等,其實在最初期的時候,月餅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慢慢發展至今,已成為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必吃的食物之一。
所以今天的第一種就是
鹹蛋黃月餅材料:中筋麵粉154克、梘水3克、花生油38克、轉化糖漿105克、白蓮蓉適量、鹹蛋黃8個、蛋黃水適量(1個蛋黃+5克水的混合物)、白酒適量
1、先將花生油、梘水、轉化糖漿倒入盆內攪打均勻,然後再倒入中筋麵粉,翻拌到看不見乾粉即可
2、混合好的面團裝入保鮮袋,封緊袋口後,室溫鬆弛2小時
3、接著來處理鹹蛋黃,鹹蛋黃放在烤盤內,送入烤箱中層,150度上下火,烤5分鍾。如果你買的是冷凍鹹蛋黃,那麼一定要提前2天放在冷藏室解凍,再來烘烤
4、5分鍾後,取出鹹蛋黃,噴上適量的白酒去腥,噴完後靜置5分鍾,然後再把鹹蛋黃放入碗中,倒入沒過鹹蛋黃的食用油,浸泡1小時
5、1小時後,取1個蛋黃和白蓮蓉餡進行稱重,二者重量總和必須在50克,比如我的鹹蛋黃是12克,那麼白蓮蓉就要維持在38克
6、然後將稱重好的白蓮蓉,搓圓按扁,再把鹹蛋黃放在白蓮蓉上,包好即可,剩下依次操作,全部包好後蓋上保鮮膜待用
7、接著我們把鬆弛好的面團,均勻的分成8等份,分好後,蓋上保鮮膜,防止風干
8、取一個面團按扁,放上蓮蓉蛋黃餡,包起來即可,包好後放到麵粉內滾一圈,然後再用手拍掉表面多餘的麵粉。此時烤箱預熱165度上下火
9、接著將其放進85克的月餅模具內,按壓出形狀來,剩下的面團和餡料依次操作整形。待全部做好後,在月餅生胚表面噴上少許水
10、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上下火165度烤7分鍾。7分鍾後,取出月餅,用刷子在表面刷上一層淡淡的蛋黃水,刷好後,繼續送入烤箱中層,上下火160度,烤15分鍾即可
11、剛烤好的月餅不可以食用,需要回油2~3天才能享用
7、中秋節吃什麼食物
八月十五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吃什麼?中秋節有哪些食俗?一起來看看!
1、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
2、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眼下正值中山陵舉辦桂花節,市民不妨與家人踏東郊,賞時花,度佳節。
3、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在不少地方民間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芋而食之,倒還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呢。
4、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8、中秋節的美食有哪些?
月餅、菱角、糍粑、團圓饃、菜餅等。上海人中秋宴喜歡以桂花蜜酒佐食。因為他們認為桂花是富貴吉祥、子孫昌盛的象徵,中秋喝桂花蜜酒,意為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
蒓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其根、莖、葉碧綠清香、鮮嫩可口、營養豐富,蒓菜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以秋蒓為多為好。
月餅的起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條計策。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