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今年端午節輕輕的那個是什麼

今年端午節輕輕的那個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31 14:47:01

1、端午節的來歷與傳說,古人過端午又有什麼樣的習俗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過吃粽子、戴香包、品鹹蛋等等。端午節的來歷與傳說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關於端午節的來歷的說法很多,由於歷史悠久的原因已無從考究確切的來歷,主要有以下四種傳說:

較普遍被接受的說法是:端五節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紀念孝女曹娥

傳說端午節是為紀念東漢時期的一個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紀念伍子胥

江浙一帶流傳很廣的一個說法是端午節是為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而來。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古人過端午又有什麼樣的習俗?

端午節即將到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光是包含「端午」的就有218首,這里不包括描寫端午情景、端午習俗的句子。通過古詩,我們可以了解古人端午節是怎麼過的,看看古人過端午都有哪些習俗?

元稹喜歡「萌」粽子 陸游愛辦派對吃粽子

詩人和吃貨是兩個並不矛盾的詞,在我國古代,越是文化人,就越講究吃。文人們端午吃粽子就是一個明證,比如說,那粽葉非得是太湖裡的,那糯米非得黃河邊上的才好……古人吃粽子,花樣繁多。像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就是寫「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的那位,他詩風婉約,喜歡的粽子也很精小。元稹有詩「綠粽新菱實,金丸小木奴。」可見他對那種小如初生綠菱的「迷你賣萌」粽子情有獨鍾。

不過蘇東坡的口味卻又不同:「不獨盤中見盧橘,時於粽里得楊梅」,說明對以蜜餞為餡的粽子贊不絕口。而清代林蘇門的「一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腌酺貴,知味易牙同。」則暴露了他對火腿粽子的心心念念。

當然有好吃的不能獨享,不少詩人也喜歡在這一天約好朋友一起分享美味的粽子。宋代陸游也寫過「端午數日間,更約同解粽」的詩句,看來陸游算是個比較喜歡熱鬧的「派對達人」。不過,熱鬧繁華的背後總是寂寞空虛冷,每一個節日都會引發他們對故鄉、親人的思念,端午當然也不例外。喜歡獨自散步的詩人們,也免不了在節日里思鄉。像宋代詩人朱松就在他的《重五》一詩中寫道:「異鄉逢午節,卧病此衰翁。竹筍進新紫,榴花開小紅。山深人寂寂,氣潤雨蒙蒙。煮酒無尋處,菖蒲在水中。」古人沒有電話,只能托些個花花草草、菖蒲艾葉什麼的寄託一下對親人的相思,若是如現在這般通訊發達,一個電話便可聽到鄉音,就不會有這些讓人讀來肝腸寸斷的詩句了吧。

唐代皇帝和大臣互贈夏衣 衣上有題名,穿著很清涼

百姓要過端午,皇家也是不例外。當然,皇家過端午的規矩也多。比如說節日這天,皇上要向朝中的臣子賜予夏衣。這個工作很仔細,所賜的衣服用輕薄的細葛為料,還要根據臣子的身材縫制,讓他們穿著合身。

杜甫《端午日賜衣》詩中寫道:「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首句表達出乎意料的心情:宮衣上面居然還有我杜甫的名字啊!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此時肅宗正在打擊他老爹的臣子,把房琯、張鎬、嚴武、賈至、高適、岑參等人貶出京都,杜甫也在打擊之列,端午節過後沒有幾天也被外放了。所以,他對受賜夏衣這份「恩榮」感到意外。三四兩句寫夏衣的輕軟高級,細葛含著微風,香羅白如積雪,杜甫的想像力令人嘆服。五六兩句寫穿著的愜意,夏衣上面的題名墨跡尚濕,穿在身上感到十分清涼。第七句寫衣服長短合身,結句寫自己終身感戴皇恩。杜甫當時任左拾遺,是個八品小官,他能受賜夏衣,可見皇上端午賜衣的范圍十分廣泛。

一方是皇上賜予臣子夏衣,另一方是地方官吏向皇上敬獻夏衣。關於後者,史書未記,長於記事的杜甫卻把它寫進詩中。杜甫有《惜別行 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向卿其人名字不詳,他製成了一件高級的夏衣,去上都(即京都長安)進奉給皇上,杜甫寫詩給他送行。詩中寫道:「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雲霧,比喻夏衣的輕柔,拜跪題封,是表示對皇上的敬重。

手腕上掛長命絲繩 皇上向大臣賜「百索」

除了互贈夏衣,因為五月是民間信仰的惡月,五月五日有被看作惡月中的惡日。流傳下來的一個小故事說明了這一點:宋朝的徽宗皇帝和童貫就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兩人心裡難免疙疙瘩瘩、十分郁悶,於是改為十月十日生的,一下子就從金牛座,改成了天秤座。

出於趨利辟邪的考慮,每年端午節,大家都要在門上或手腕上掛結長命絲繩,在門上插艾草。晚唐詩人和凝《宮詞》寫道:「綉額朱門插艾人,羞將角黍近香唇。平明朝下誇宣賜,五色香絲系臂新。」「朱門插艾」,「香絲系臂」就是這種風俗的體現。

古代端午,皇上還要向臣子賜贈「百索」,百索,就是長命絲繩,是用五色絲線編結的繩索,又名長命縷。唐代詩人竇叔向有《端午日恩賜百索》,詩雲:「仙官長命縷,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餘生倘可續,終冀答明時。」道教稱有尊位的神仙為「仙官」,這里指皇上。皇上賜予長命縷,深深感動了這位詩人,他說此事之大足可驚動蛟龍,恩情之深足可曉諭犬馬,表示在有生之年盡力報答聖明的心情。

端午前下場「龍舟雨」 被認為是好兆頭

龍舟雨,就是端午前的雨,漲龍舟的水,意思就是說,為了方便人們在端午節的時候賽龍舟,端午節前都會下雨,讓河水上漲,人們把這種雨叫做「龍舟雨」。

傳說,在端午節前,如果有下「龍舟雨」,則是個好兆頭。端午節過後,氣溫將顯著升高,雨量也將更加充沛。下了雨,緊接著便是震人心魄的龍舟賽了。除了思鄉,古人們著墨最多的,便是這龍舟賽了。

張建封的長詩《競渡歌》最被人們看好,其中描寫競渡場面十分精彩:「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到了沖刺階段,場面更加熱烈了:「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舜。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望著即將靠近的終點錦標,兩條龍舟上的健兒們眼睛閃出亮光,「目如舜」,傳說舜有雙瞳,所以視覺特別明亮。看著決勝的關頭,坡上的觀眾發出了驚雷般的呼叫。勝負轉眼間作出分曉:「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這是寫輸了一方的表現,眼看著別人奪了錦標,只好徒勞地揮動船槳向前劃,郁悶得不得了。

2、端午粽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粽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粽的作文1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風箏漫舞,龍舟競發,喝艾酒,插艾葉,包粽子。

提起粽子,父母總有說不完的話,那是他們孩提時珍貴的回憶了。那時候,父親家裡窮,兄弟姐妹又多,粽子里只有赤豆和糯米,母親家稍微好些,因為她可以吃到外婆包裹的肉粽。

五月初五的前幾天,是家家戶戶忙碌的日子。端午是從那林間的蟬鳴開始的:它們是最賣力的演唱家,早上唱,下午也唱,在歡歌,在慶祝。夏蟬兒,夏蟬兒,你是不是也口饞了?

每逢端午,鄰里都歡聚一堂,坐在小板凳上,環成一圈,笑容不由自主地洋溢在臉上。此刻,碧綠泛青的粽葉散發著清香,柔和地鑽進你的鼻孔。鮮艷晶瑩的赤豆褪去了外衣,靜靜地躺在盆里。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正躺在簸箕上,堅韌的水草亦洗凈放在一旁。而我中規中矩地坐在一旁,望著外婆用她那嫻熟的手藝在我眼前變戲法。映入眼簾的是讓人垂涎三尺的五花肉,表面撒了一層薄薄的白芝麻,好似給它穿上了一件亮麗的外衣。只見外婆將三四片葉子疊齊,捲成一個圓錐,依次填進潔白的糯米和幾只蝦仁,再鋪上一層糯米,加入赤豆〡五花肉、橘紅色的鹹蛋,最後撒上糯米,兩拇指一壓,其餘幾只手指攏成一個立體的三角形,再修剪粽葉,後用水草捆綁,一個小巧玲瓏的「工藝品」就這樣誕生了!

最後一步,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鍋里,用柴火煮透。等上幾個小時,煮熟後,把熱乎乎的粽子放於瓷碗當中,輕輕地解開粽葉,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入口中,細細品嘗,粽香在唇齒間徘徊,整個口腔彌漫著端午的味道,充斥著食材相互碰撞而產生的火花,美味極了!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同學們是否也如同我一樣愛吃粽子?還記得這熟悉的節日味道?

端午粽的作文2

美麗的五月又來了,處處充滿著蓬勃朝氣。提到五月我就不得不想到——端午節,一是因為我喜歡吃粽子,再就是因為我的生日就在端午節的後一天。怎樣才能過一個既有意義又節儉的端午節呢?

端午節時有兩項重要的習俗,一是賽龍舟,二是吃粽子。我住在北方沒大有機會參予賽龍舟,而吃粽子是每家每戶都有的習俗。往年我家一般是去超市或商店買粽子吃,可我不知道自己包的比買的味道更鮮美,成本更低廉。

今年我家也掀起包粽子的熱潮,我和媽媽首先去買了粽葉、糯米、蜜棗、紅小豆、花生等包粽子的材料,回到家裡把粽葉泡軟,把材料泡好,然後我們就自己動手包粽子了。剛開始我不會包,媽媽就手把手教給我。先拿兩片粽葉,折成一個漏斗一樣,然後把糯米用勺子舀在裡面,舀一點放幾顆蜜棗或豆沙,再用葉子把餡包來,用細線包紮好。第一次我做的很不好到處都露出了餡,第二次,第三次,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我做好了一個漂亮的大粽子。我和媽媽齊心協力很快做好了一鍋粽子。這兩天我家成了粽子加工廠。我們把包好的粽子送給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姑姑、小姨。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裡有說不完的喜悅。

通過這次自己包粽子我發現學會一件事情並不難,我提倡大家應該多動手包粽子,這樣不但豐富了節日生活,還做到了勤儉節約,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端午粽的作文3

傳統節日——端午節,想必大家都知道,可是每個地方的端午習俗可能大相徑庭。我的故鄉蕪湖在端午節有一種美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粽子。從我記憶起,每個端午節奶奶都會包許多各種各樣美味的粽子。

那麼,粽子是如何製作的呢?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准備一些新鮮的粽葉(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是香草葉,蕪湖大多是蘆葦葉),將粽葉先用清水洗凈,然後將粽葉放在鍋中煮十分鍾撈起。

然後,將適量的糯米和紅豆等必要食材加水浸泡約二十四小時。根據口味愛好,也可以准備諸如蜜棗、火腿、鮮豬肉等輔助食材。

通過上面兩個准備環節,下面就是包粽子了。將浸泡好的糯米放入粽葉中包好,用香草繩或細線系好,一個美味的粽子就算製作完成了。粽子竟然被奶奶可以製作成菱角形狀、斧頭形狀、三角形狀等各種形狀各異的樣子!一般一個粽子重約二百克。若放入火腿、蜜棗、紅豆、鮮豬肉,就包成火腿粽子、蜜棗粽子、紅豆粽子、鮮肉粽子了,那就更加美味了。

到此大家可別以為粽子大功告成了,可以吃了。還需要最後環節,將包好的粽子五個或十個一提的系在一起(以便計數)放入鍋中,加水煮約一小時,當可以聞到粽葉和食材濃郁香味時,粽子就可以出鍋了。這時一般奶奶都會讓我先盡情享用這美味的粽子。

端午粽的作文4

今天是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今天,大家都樂呵呵的,粽子成了大家的「焦點」。

一早起,我被窗外的聲聲雞鳴「叫」醒了,我忙穿上衣服去西屋叫媽媽起床。我邊邊說:「啊,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空氣真清新!」我還伸了一個懶腰呢。媽媽被我叫醒了,我們吃過飯後,去了裕隆超市。我拉著媽媽快步跑,想及時到達「粽子小家園」那裡去。可是越慌越是不行,原來很熟悉的「老朋友」好像一下了變成了不認識的「陌生人」,花了十秒才達到「粽子小家園」!那裡有粽子爸爸——豬肉粽;還有粽子媽媽——八寶粽;它們有一群可愛的小寶寶——小小粽:有綠豆蓉姐姐,有菠蘿小妹妹,有薏米果仁大哥哥,還有蜜棗綠茶小弟弟等等……像這樣的粽子家族還有很多很多,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樣子。人們爭相購買,「粽子小家園」的粽子們,它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小粽子了!好熱鬧呀,我和媽媽也購買了幾家粽子家庭。於是,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姥姥家。我准備把所有的八寶粽媽媽送給這里的三位母親——姥姥、姨姨和媽媽。我們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姥姥又把菜角和糖糕端了出來。頓時,所有的香氣濃縮在了一起,在空中形成了一朵花,還散發著陣陣醉人的香氣。可是這也擋不住菠蘿小妹妹的「誘惑」,我便又吃了起來。屋裡彌漫著的香味和我們的好心情似乎溶到了一起,怎麼也分不開。這使我們胃口大開,心情也是越來越好。我把這一景象「拍」了下來,把「照片」「存」進了我的「相冊」。

這個端午節真是有趣,下一個端午節我一定會更加開心的!

端午粽的作文5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20xx多年前,楚國危機重重,楚王聽信小人的謠言,把屈原趕出楚國,後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投汩羅江自盡,大家得知消息,紛紛劃龍舟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裡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及在那天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我也想體會這個過程,就向姥姥請教。姥姥告訴我,剝粽子要先拿兩片葉子,向中間折成一個類似金字塔的圓錐形,放一半糯米,上面放入蜜棗,再用糯米鋪平,用葉子把糯米包的嚴嚴實實,包成一個三角錐形,然後用繩子給扎緊就可以了。看姥姥做的如此輕松,可真正操作起來卻沒我想像的那麼容易,我包的粽子不是糯米漏出來,就是葉子散開,根本沒有辦法包完整。原來包粽子沒我想得那麼簡單,就象學習一樣,要想學好,就要勤學苦練。經過多次失敗,最後在姥姥的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小粽子,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也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加上水開始煮。一會兒廚房就飄來了陣陣香味,饞的我都直流口水,老是往廚房跑,就想看看粽子熟了沒有。過了一會兒粽子好了,我剝開嘗了一個,糯米軟軟、粘粘的,蜜棗甜甜的,美味無比。尤其是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心裡美滋滋的。

端午節不但讓我嘗到了美味的粽子,又讓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真是太開心了。

端午粽的作文6

不知不覺,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了,我特別高興,讓媽媽教我包粽子。

端午節清晨,還在睡夢中的我被媽媽叫醒,說要包粽子啦!我一聽,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跳了下來,三下五去二,穿好衣服,疾步如飛地跑了出去。

到了廚房,看到包粽子的材料已經准備妥當,我立即洗了手臉,准備投入「戰斗」。「別慌,先學會觀察。」「遵旨!」媽媽看到我調皮的樣子,撇撇嘴:「別得意,有你叫苦的時候!」包個粽子能難倒我嗎?我絕不相信!

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只見他把幾片粽葉平整重疊在掌心,然後把糯米,大棗,花生等小心翼翼地捲成圓錐形粽葉中,包好後,再用繩子捆紮結實,一個粽子就出爐了。

看到這里,我躍躍欲試。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粽子葉攤在手中,粽葉似乎不聽我指揮,怎麼卷都卷不成圓錐形,我的腦門上急的直冒汗,有心請教媽媽,可是不好意思,一陣手忙腳亂之後,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粽子。

看著自己包的粽子,像小丑似的,剛才的興奮勁兒盪然無存。媽媽在旁邊抿嘴笑:「咱可以當逃兵。」知女莫如母,媽媽的激將法果然有效,我內心又燃起了火苗,鼓足勇氣,又重新向媽媽討教 ,在媽媽的悉心指導下,我第二個粽子大功告成!比第一個俊俏多了,我信心大增,接著,我又包了好幾個粽子……

粽子下鍋了,我等啊等,粽子終於煮熟啦,陣陣香味,讓我流起了口水,咬上一口,真香,香中帶著清甜,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心中無比高興。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粽子。

我愛粽香四溢的端午節!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

端午粽的作文7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老家,我也體驗了端午節包粽子的傳統習俗。

我們先拿出一疊曬乾的粽葉,量取足量的糯米,赤豆作為主要原材料。然後,我們先燒一大鍋開水,水開後把干粽葉放進去煮,大概過了十分鍾的樣子,粽葉的香味從鍋子里飄了出來,奶奶說有香味出來就可以了,她立刻把剛煮好的粽葉撈了起來。接著奶奶教我把盛斗里的糯米和赤豆攪拌均勻,接著,我們就要去小溪洗粽葉和糯米了。

我們去小溪洗好了粽葉和糯米,接著就開始包粽子。我先拿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向里一攏,做出了一個「碗」的造型,往裡面填上洗好的糯米。再把這個「碗」的「碗沿」用一隻手稍微攏進去一點,再用另一隻手把其它多出來的粽葉給蓋在上面,捏緊,最後,用細繩子捆上幾圈,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可別小看包粽子這幾個動作,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可不容易。我包第一個粽子,到最後一步的時候,剛要捆起來,可是糯米一股腦兒地漏了出來,沒辦法,只好拆了重包。第二次包粽子的時候,剛要把多出的葉子蓋好,可是怎麼也蓋不上,原來是糯米放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將多出來的糯米給挑掉,可是一不小心,捏著粽子的那隻手放鬆了一點,糯米灑了一地。第三次,我吸取前面的教訓,終於,第一個包成功的粽子出現了,接著,熟能生巧,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我喜歡包粽子,更喜歡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

端午粽的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節到了,我很想學會包粽子,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鍾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粽的作文9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早上9點,參與人員已到達參賽地點(公司後花園),這次活動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親子活動,以家庭為單位比賽包粽子,在30分鍾內最快包完20個粽子的家庭獲勝。第二個,知識搶答,這是關於端午節的問題,每答對一題獲得2個粽子,答錯一題則扣掉1個粽子,最後獲得粽子最多的家庭獲勝。第三個,玩「曲水流觴」游戲,每個家庭坐在旋轉的圓桌邊,用一個杯子盛半杯醋(因為小孩子要參加,不能喝酒)放到桌面上,當桌面停止轉動時,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喝下醋並表演一個節目。

活動中最激烈的是第二個知識搶答,由楊爺爺主持,他念完題目就說「搶答開始」,每個人就立馬開動腦筋,積極地搶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游戲中,拍桌子聲、搶答聲、歡呼聲響徹雲霄。通過激烈的競爭,我家取得了勝利。

最有趣的是第三個游戲,每當桌面轉起來的時候,每個人都很緊張,心裡默默祈禱,醋杯千萬不要在自己的面前停下,大家都怕喝那酸酸的醋。「桌子停了」不知誰叫了一聲,緊接著又是一陣歡呼聲,醋杯停在了唐伯伯的面前,唐伯伯嘆了一口氣,之後只見他皺了皺眉頭,左手捏著鼻子,右手端著醋杯一飲而下,「好酸啊!」大家給了他熱烈的掌聲。可就在這時,他忽然起身跑了出去,一到廁所把剛才喝下的醋全部吐了出來,大家這時笑得更開心了。

活動結束了,楊爺爺說,這次活動大家吃了自己包的粽子,玩了游戲,拉近了同事之間的友誼,增進了親子關系,讓孩子們了解到了端午節的文化和傳統習俗,大家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粽的作文10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著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然後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

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鍾後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端午粽的作文11

端午佳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這一天,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佳節的主要活動,我和我的媽媽也准備在家裡包粽子。

一大早,我們便來到了集市上,挑選粽子葉,經過仔細挑選,我們買的是一種又寬又長的葉子,因為對於我們新手來說,這種葉子毋庸質疑是最好包的。回到家裡,我們把做粽子的材料一一準備好,有糯米、黃桃、蜜棗、葡萄乾、豆沙,還有洗干凈的粽子葉。我的媽媽先給我做了幾個示範,輕松幾下就包好了,看起來應該是非常簡單的,我很有信心。

終於該我大顯身手了,可是葉子好像不聽我的話,怎麼也卷不成漏斗形,急得我滿頭大汗,我的媽媽看我急得不成樣子,就幫我把葉子捲成漏斗形,我拿著大勺子,把糯米、黃桃、蜜棗、葡萄乾都放到了漏斗形的粽子葉里,我的媽媽告訴我,用粽子葉上端的葉子緊緊的蓋住這個「漏斗」,多出來的葉子,要兩邊一折、再一扭,就把這個「漏斗」完全封閉了,咦!有點像粽子了,最後,還要用繩子把這個粽子進行「五花大綁」,防止它「漏餡」!經過我這「能工巧匠」的精工細作,我的粽子做好了,但「面目全非」,看起來有點像包子!包了幾個以後,我慢慢的熟練了,粽子的樣子也比以前好看多了。

我好佩服我自己啊!雖然我做的「包子」形狀不好看,但因為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感覺美味可口!

端午粽的作文12

今年的端午,與以往不太一樣

節日的前兩天父親就宣布,今年我們不包粽子了,仔細想想也難怪,奶奶的身體每況愈下,爺爺還得一直陪著她,而父母工作在外,更抽不出時間來,震驚之餘,更多的是無奈。

我不禁回想起去年的端午,那時奶奶的身體還很硬朗,提前好多天,節日所需的物品就已經買好了。此時家裡便彌漫著粽葉的清香,不僅是端午,更醞釀著整個夏天的熱鬧。

我最喜歡的事還是看爺爺,奶奶包粽子。材料自然是很重要的,選好粽葉,還要在水裡泡上一段時間,以此達到最佳狀態,棕餡也有很多種,紅棗,葡萄乾,花生……當然還有我最喜歡的鹹肉粽。

開始包粽子了,其實呢過程說難也不難,可是自己做起來卻總是失敗。只見他們熟練地扯出兩片粽葉,雙手靈巧地一翻,將粽葉捲成一個漏斗狀,在裡面塞滿糯米和粽餡,再用剩餘的粽葉將他們包裹好,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將粽葉尖穿進針里,以針為引,將它從另一邊帶出來,一個不好,弄斷了粽葉,一切又得重頭再來,我也嘗試過幾次,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再熬過幾小時煮粽子的時間,我們終於能享受到那難得的美味,此刻,每片粽葉似乎都褪去了她們的青澀,泛著微黃。香氣也因此被完全的激發出來,老遠就能聞見。此時,我們也顧不上燙了,抓起一個,剝掉粽葉,張嘴就咬,糯米獨有的清香和鹹肉的美味混合在一起,經久不散。

可是今年我卻再也沒感受到那種味道。

節日那天一早,我起來洗漱,竟發現桌上有兩個粽子,聽了父親解釋,我才知道這是他從街上買來的,算是營造氣氛吧。我只吃了幾口就不願再動,雖然也不錯,卻少了家的氣息。

逝去的端午,我何日才能與你重見?

端午粽的作文13

又是一年端午粽飄香,此時此情不禁讓我想起了兒時的時光。兒時的端午節,對我這個出生在蘇北窮苦人家的孩子來說,絕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煮雞蛋,煮蒜頭,小孩的手腕腳踝繫上五綵線,門楣上插兩根艾草,連粽子都沒有,就算是過節了。

吃不上粽子,倒不是因為家裡沒有米,也不是因為沒有粽葉,而是好多人家都不會包,更懶得學。於是那幾家會包粽子的便成了我們羨慕的對象,恨不得自己是那個會包粽子人家的小孩,那樣就可以美美地吃上粽子,再也不必聞那粽香流口水了。

而今過節,我們家照樣一個沒有包,可粽子卻多的吃不完。我那8歲的女兒也就是吃了那開始的幾口,接下來就再也不感興趣了。我愛人也很少吃,於是吃粽子成了我和老岳母的任務。奇怪的是,粽子品種雖然很是豐富,鮮肉的,鹹肉的,蛋黃的,蜜棗的,豆沙的……應有盡有,卻怎麼也找不回兒時的那份粽香了。

也許,吃不到的才是最香的,最令人回味的。

我想,如果現在市面上沒有現成的粽子買,還有多少父母還會——或是還能學著為孩子包上幾個粽子呢?說實話,我也許就從父母那裡繼承了這份小小的懶惰,估計會讓女兒失望了。二十年後的今天,也許她也像今天的我一樣,追憶兒時的這份粽香。

明年的端午我是不是該為我的女兒也親手包上幾個粽子?這樣,二十年後,女兒對兒時端午節的記憶,也許將是有別於我的另外一番特別滋味。

3、端午節佳句祝福語

1、一年一端午,一歲一安康,祝您端午節快樂,萬事如意。
2、端午節快樂,記著吃各種口味的粽子,忘記各種不開心。
3、世界萬物都如此可愛,我們沒有理由不可愛,祝大家端午安康。
4、端午節快樂親愛的,祝你萬事順遂,毫無蹉跎。
5、端午節即將來臨,祝您無病無痛,心想事成。
6、端午節快樂,願你的善良不會辜負你的夢想。
7、端午節馬上就要來臨了,提前祝您端午節快樂,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行你所行,愛你所愛。
8、端午節快樂寶貝,願你活得恣意,能為小事歡呼雀躍。
9、端午節快樂姐妹,願你萬事勝意,所得即所願。
10、願你往後的日子裡,喜樂平安,一馬平川,端午節快樂親愛的。

4、過端午節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過端午節作文350字(精選14篇),歡迎大家分享。

過端午節作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了,我們縣城會在這個激動人心的節日中,舉行一個隆重的交流會,這時的我既高興又傷心,高興的是因為又可以趕集了,傷心的是因為期末考試快要來臨,心裡總是惦記著考試,算了,還是以樂觀的心態和激動的心情去感激吧!

在這個節日中,我們會吃到香噴噴的粽子,在賣粽子的截癱上,有米加肉沫的肉粽子,有黃米加葡萄乾的粽子,還有糯米加紅棗的粽子,我和外婆各買了三個拿回去蒸,蒸了兩個小時還沒有熟。又過了一會兒,我睡著了,睡夢中聽見外婆說:「粽子熟了,快來吃吧!」聽到這句話我馬上飛奔下床,坐到了凳子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開心極了!

第二天,我們開著自家的小汽車去宋家溝趕回,到了那裡,我迫不及待地飛奔到了游樂場的地方。映入眼簾的是掛在天空上的一隻大龍舟,細看才發現原來是海島船,買好票坐在上面,好到船往起升的時候並不可怕,往下降的時候心就像馬上要蹦出來,人們就像飛在天空中一樣,非常刺激!我們還去玩了很多的項目,就不一一介紹了。

就這樣,我們度過了一個美美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作文2

盼望著,盼望著,端午節終於到了!每到端午節,大家都會想起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是他懷才不遇,憤憂國難投江的日子。因為他,也流傳下來了一些美麗的傳說,吃粽子就是為了祭奠這位詩人。

這一天早晨七點,我們早早地起床,穿好衣服准備到宋家溝去趕集。我們坐著一輛公交車,車上擠的人山人海。中處非常堵,大概所有的人心情都跟我一樣,急著去趕集。好不容易來到會場,媽媽卻被一件衣服給吸引了,我抱住胳膊,眼瞪的大大的。這時,媽媽看到我生氣的樣子,便說:「好好好,我先帶你去游樂場玩。」突然,耳邊傳出一陣陣游樂園的聲音。這時,我回想起原來玩碰碰車時,開車的情景,便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為我總是撞來撞去,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

我先玩了一會兒跳跳床,玩的時候,我像是一下子飛到了天上,真是太好玩了。

然後我又玩了一下鏡子迷宮,我和妹妹進去之後,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口,忽然我看到妹妹已經超過了我,我便一下子沖了過去,突然,「撲通」一聲,我摔了一跤。慢慢的,終於找到了出口。

接著,我們走出了游樂場,來到了賣吃的地方,那裡香氣撲鼻,有蛋糕,有餅子……

到了八點,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回家了,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快點到來,我愛端午節。

過端午節作文3

端午節吃粽子,春節放鞭炮,元宵節吃餃子,清明節上墳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異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個團圓節。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買來了一大堆竹葉,把它泡在水盆里,准備明天包粽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聞見廚房裡飄出一陣陣香味,饞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於是我就走到廚房跟外婆一起包粽子。我先在糯米堆里拿出一些糯米,分別把它擺成立體的三角形,中間放上一個大蛋黃,還在每個角上各擺了一塊肉,然後在水盆里拿出竹葉,把它們包起來,再用繩子捆緊,可我怎麼也捆不緊,而外婆卻熟練地包好了。捆到後來,我有點不耐煩了,就問外婆,為什麼要包粽子?外婆說:「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志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後,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大家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撈了好久,也不見他的屍體,最後大家紛紛拿米團往江里扔,不讓江里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吃粽子」。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動了,於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粽子,終於成功了。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敬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

過端午節作文4

農歷五月初五早晨,我們一大家子人興致勃勃地趕往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就看到奶奶已經鋪開了包粽子的場面,我便快速地加入了。

我可不會包粽子,奶奶耐心地教我:「先把粽葉疊在一起,注意不要有洞。」奶奶一邊拿著粽葉做樣子,一邊滔滔不絕地講著。「第二步,把糯米放進粽葉里,記住放一半,不要放太滿。第三步,放上自己喜歡的餡。」說完奶奶捏起一大塊肉放了進去。「第四步,放上糯米。最後一步,你可要認真再認真地聽哦!」「會認真的。」我說。「最後把兩片粽葉下壓,一定要按緊,然後把絲線纏在粽子上,纏緊了,不然蒸時散了就糟了。」奶奶說完,我便按奶奶說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將粽子包好。第一次失敗了,奶奶又教了一遍,第二遍、第三遍……

包好了粽子,爺爺拿出毛筆蘸上雄黃酒,在我和弟弟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在我倆的手指和腳趾之間塗上雄黃酒。聞著灶上飄出的粽子香味,奶奶端出「五黃」和幾個小菜,我們便開吃啦!

我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很喜歡吃味道可口的粽子,因為它是我心中的端午的味道!

過端午節作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綵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端午節的名稱各式各樣,如:端陽、重五、五月節、龍舟節、天中節、屈原日、浴蘭節、五蛋節等等名稱。

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在古代,一位愛國詩人屈原的家鄉楚國被覆滅。他無法忍受這樣的痛苦,所以選擇投進汨羅江自盡。老百姓們劃龍舟去汨羅江打撈屈原的屍體,但是一無所獲。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江內的魚蝦破壞,他們把糯米包在箬竹葉里,投進汨羅江。後來就演變成了劃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多種多樣:有蛋黃粽、紅棗粽、紅豆粽、肉粽等。包粽子要准備細繩、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棗、紅豆和肉等食材。包粽子首先得拿兩片大小約相同的箬竹葉重疊,把箬竹葉折成漏斗狀。再加入糯米等食材,把粽子折成立體三角形。最後,用細繩把粽子捆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唱著兒歌,品嘗著手裡的粽子,回想著著屈原的故事,我回味無窮,我們要將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過端午節作文6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都有自己的習俗。比如中秋節家家戶戶吃月餅賞月;春節大家歡聚一堂吃年夜飯看春晚。但我最喜歡的就是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因為在端午節那天我們可以包粽子、劃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習俗之一,下面我就給你們講一下粽子是怎樣包的吧!需要買的材料有:糯米、粽葉、花生米和白糖。先泡一盆糯米,泡到第二天早上便開始包,然後往綠綠的粽葉里加點糯米、花生和白糖,在包成三棱形的樣子,最後包好放在大鍋里煮上三四個鍾頭。美味又香甜的粽子就出鍋啦。

賽龍舟是端午節另一個主要的傳統的習俗,它的場面是非常壯觀的,好幾十條龍舟插著不同顏色的旗子,九舟隊上大概有8或9排劃龍舟的隊員,龍舟最前面還有一個鼓手,鼓手是專門為龍舟上的隊員加油打氣的,參加鼓手和劃龍舟比賽的選手力氣都很大,因為這樣才能把鼓拍得更響,龍舟才能劃得更快,才能取得勝利。看著一個個龍舟隊員臉上布滿了汗水,我真為他們這種拼搏精神而感到驕傲。

端午節不僅能看到劃龍舟比賽,又能吃到親手包的粽子,真是樂趣無窮。

過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到了,我很興奮。今天我家要開始包粽子了。

一清早,媽媽就把包粽子的材料都准備好了。開始包粽子里,只見媽媽撿起四片粽葉疊在一起,用指頭一卷,就捲起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小斗,媽媽又用勺子挖了米和棗包緊,又用另外一片粽葉裹在外面,用粽針固定好,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裹好所有的粽子就開始煮粽子了。媽媽把裹好的粽子,一個個放進鍋里,加滿水,就開始燒火煮了,大概煮了一個多小時,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媽媽說粽子好了,可以吃了,我在一旁已經迫不及待地乾咽口水。媽媽看到我那饞樣都笑得合不攏嘴。剝開一個粽子,雪白的米粒,紅紅的棗肉,狠狠地咬上一口,真是香甜啊!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說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投到江里,就是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呢。

今天,這個端午節我覺得過的'很開心,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過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煮雞蛋,我們家也不例外。

早上,一睜開眼,一股濃濃的糯米香味飄滿屋子。「粽子熟了!」我骨碌從床上爬起來,順著香味跑到了餐廳,「哇,好豐盛的早餐呀!」一盤剝好的粽子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去了皮的雞蛋光溜溜的,就像一張張滑嫩的娃娃臉,一碗碗鮮奶熱氣騰騰,奶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叉子,紮起粽子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三下五去二就一掃而光。媽媽從廚房走出來,看見一盤粽子不翼而飛,驚訝地說:「粽子哪去了?」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包的粽子真好吃呀,它們全在這呢!」我一邊說一邊拍著鼓鼓的肚皮。媽媽聽了哈哈大笑起來:「你真是個貪吃的小饞貓!看,媽媽這兒還有一個東西送給你。」媽媽說著遞給我一個精美的禮品盒,我急忙打開一看,裡面裝著一個心形的香囊,鮮紅的顏色,就像孩子紅撲撲的笑臉,放在鼻子上輕輕地聞一聞,哇,好香呀!那香味沁人心脾,一股暖流盪滿心田。我甜甜地說:「媽媽,謝謝您!」「不用謝。」媽媽也甜甜地笑了。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

端午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也是一個幸福的節日。

過端午節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綵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重午節,五月節,龍舟節,天中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葉。快看,我們就要包粽子了。我們先拿出了粽葉,再把粽葉包出一個三角形來,中間要留一個洞,因為要放糯米,放完糯米後把它包起來,然後再拿五綵線把粽子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然後我問奶奶說:「粽子有什麼樣的?」奶奶說:「有紅豆的,有豬肉的,還有豆沙的,還有純糯米的。」

奶奶要上鍋煮粽子啦,過了幾分鍾粽香越來越濃,粽子可以吃了!煮好了的粽子像綠翡翠一樣,一打開粽子,糯米粘住了粽葉,我心裡想著說,應該是糯米不想跟粽葉分開吧?你瞧,一粒粒糯米經過蒸煮像一顆顆晶瑩的白玉,在陽光下閃著誘人的光澤,饞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嘴裡有點黏黏的,感覺軟軟的,還有點甜甜的,美味極了!

這個端午節,我包粽子、品粽子和家人享受著團圓的美好,多麼幸福!

過端午節作文10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很開心。因為,今天我可以和家人一起過節,一起吃粽子、掛香包、吃雞蛋……

早上,我睜開眼睛。咦?是什麼味道,好香啊!我一骨碌從床上坐起來,穿上拖鞋,順著香味來到了廚房。鍋里的茶葉蛋飄著淡淡的茶香,我看到姥姥在包粽子。於是,我問姥姥:「姥姥,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姥姥說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總給皇帝出一些利於自己國家的建議,可是,有幾位大臣總是在皇帝面前說一些屈原的壞話。日子久了,皇帝信以為真,居然把屈原流放到了荒蠻之地。由於皇帝不聽屈原的建議,最後被敵國侵佔了領地。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很傷心,最終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人們聽說偉大的屈原跳江了,都十分傷心,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這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啊!我在心裡感嘆。

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我在敬佩屈原的同時也暗下決心,今後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以屈原為榜樣,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過端午節作文11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裡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鑽進了教室。小傢伙又想干什麼我心裡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鑽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與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嘗嘗。」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粽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裡頓時盪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裡充滿了希翼。

過端午節作文12

銜泥燕幫助冬老人收起他最後一縷胡須,一夜春雨後,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敲響了春天的大門,把久違的綠色帶給大地。當我們藉助春光還在忙於整理冰凍思緒的時候,端午節輕輕拍了一下我們的肩膀打開了我們塵封的記憶……

春秋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提著他的詩句靜靜地走過,留下一串風俗陪伴我們走過幾個世紀,粽子帶著撲鼻的香氣爬上你的飯桌,延續至今它已經不再是那個給魚蝦充飢的食物,豆沙、花生、腌肉、紅棗不知道從何時起鑽進了粽子里,拴住了你的胃。

瞧!那位孩子的口水已經打濕了衣襟。懵懂的孩子們手上的五綵線放飛著快樂的心,那是父母的祝福,銀鈴般的笑聲響徹雲霄!龍舟張開了翅膀飛行在靜靜的湖面上。「屈原杯」龍舟賽開賽了!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國人、外國人、連湖中的金鯉也不遠萬里趕來參加盛會。中國的端午節由此聞名世界。

今年的端午節是個特別的節日,中國經過了冰凍、天崩地裂、盛世狂歡、成功。一路走來愛心充滿空氣中的每個氧離子。做一個吉祥、快樂、祝福、追憶的粽子吧,包容起每一份甜蜜,借愛心作翅膀,隨風飄向世界的每個角落!

過端午節作文13

兩千年以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佳節——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法來紀念這位大的愛國詩人,。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阿姨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在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小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進米里,和在一起揉均勻,最後把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看,就看四個覺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形。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阿姨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暈,敢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了嗎?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文火煮三十分鍾就可以了。

咬著香甜的粽子,望著天空,彷彿看到了屈原投江時那面容。

過端午節作文14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

我沖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裊裊,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粽子浸泡在水裡。「哇!好多粽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著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鍾,一碗香噴噴的粽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粽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粽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麵包著的粽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嘗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我想到粽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問著媽媽關於屈原的故事,過著快樂的端午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