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的節字有什麼詞

端午節的節字有什麼詞

發布時間: 2023-01-25 10:23:17

1、描寫端午節的四字詞語

喜賽龍舟、龍舟競渡 、五月端陽、風雨端陽、重五山村、重五惡日、粽葉飄香、艾葉菖蒲

家家插艾、快樂端午、喝雄黃酒、仲夏登高、順陽在上、屈志從俗、 食古不化

成語解析:

1、五月端陽[ wǔ yuè ān yáng ]

即端午節。

2、屈志從俗[ qū zhì cóng sú ]

1)、指抑制意願遷就世俗。

2)、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

3、食古不化[ shí gǔ bù huà ]

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東西不消化一樣。

端午節吃粽子,自古以來就有的風俗,一直延續到現在而沒有改變。謎底頓讀為「食/古不化」

4、風雨端陽[fēng yǔ ān yáng]

指端午節出現大風大雨。

5、粽葉飄香[zòng yè piāo xiāng]

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粽葉飄香時。

(1)端午節的節字有什麼詞擴展資料:

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劃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2、端午節的詞語都有哪些

雄黃酒、賽龍舟、人聲鼎沸、包粽子、登山、屈志從俗、闔家團圓、歡歌笑語、粽葉飄香

香嫩糯米、鮮美夾心、龍舟競渡、屈志從俗、五月端陽、風雨端陽、重五山村、重五惡日

江米粽子、紀念屈原、食古不化、粽子飄香、風雨端陽、人聲鼎沸

(2)端午節的節字有什麼詞擴展資料:

1、才過屈宋:cái guò qū sòng,意思是比喻文才極高。

出自: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

釋義: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學勝過屈宋。

2、衙官屈宋:yá guān qū sòng,意思是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誇文章好。後也用以稱贊別人的文采。

出自《新唐書·杜審言傳》「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

釋義:我老杜的文章,屈原、宋玉都只配打下手;我老杜的字,王羲之都得北面稱臣。

3、騷人墨客:sāo rén mò kè,意思是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

出自:唐·李白《古風》「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釋義:雅正之聲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邊,形影憔悴,悲憤欲焚。

4、同舟共濟:tóng zhōu gòng jì,本意是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可以形容端午節劃龍舟。

出自:《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釋義:吳國人和越國人互相厭惡,但是當他們同船渡河的時候,如果遇到風浪,他們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樣。

5、逆水行舟:nì shuǐ xíng zhōu,意思是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可以形容端午節劃龍舟。

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纖。」

釋義:即使眼下還有一點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但也只能拉纖了。

3、關於「端午節」的詞語有嗎?

關於「端午節」的詞語如下:喜賽龍舟、龍舟競渡 、五月端陽、風雨端陽、重五山村、重五惡日、粽葉飄香、艾葉菖蒲、家家插艾、快樂端午、喝雄黃酒、仲夏登高、順陽在上、屈志從俗 、食古不化、粽子飄香 、人聲鼎沸、

4、端午節用什麼詞語?

端午節的詞語
常見的有這些:龍舟競渡
屈志從俗
食古不化
粽子飄香
五月端陽、風雨端陽、重五山村、重五惡日,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

5、描寫端午節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五月端陽龍舟競渡 

2、順陽在上喜賽龍舟 

3、家家插艾重五惡日 

4、人聲鼎沸艾葉菖蒲 

5、粽葉飄香風雨端陽 

6、重五山村仲夏登高 

7、喜賽龍舟、總成眷屬

8、龍舟競渡、屈志從俗

9、食古不化、粽子飄香

10、屈志從俗、端午濃情

11、五月端陽、風雨端陽

12、重五山村、重五惡日

6、關於端午節的詞語

關於端午節的詞語有五月端陽、屈志從俗、風雨端陽、順陽在上、艾葉菖蒲、粽葉飄香、喜賽龍舟、家家插艾、重五惡日、人聲鼎沸、風雨端陽、重五山村、仲夏登高、龍舟競渡、喜賽龍舟。
一、五月端陽:即端午節。
二、屈志從俗:
1、指抑制意願遷就世俗。
2、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
三、風雨端陽:指端午節出現大風大雨。
四、順陽在上:指隨陽氣上升要及時高掛艾草用於辟邪驅病的含義。
五、艾葉菖蒲:在端午節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葉成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7、描寫端午節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端午節四字詞語1
龍舟競渡、屈志從俗、五月端陽、風雨端陽、重五山村、重五惡日、食古不化、粽子飄香、風雨端陽、人聲鼎沸
端午節四字詞語2
【屈艷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辭》、漢賦那樣詞藻艷麗,情味濃郁。稱贊詩文優美。
【騷人墨客】:騷人:屈原作《離騷》,因此稱屈原或《楚辭》的作者為騷人。墨客:文人。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
【衙官屈宋】:衙官:軍府的屬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誇文章好。後也用以稱贊別人的文采。
【才過屈宋】:屈、宋:戰國楚文學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極高。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詞:「道出羲黃,才過屈宋,空有名垂古。」
【屈志從俗】:1、指抑制意願遷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金鼓齊鳴】:古時軍隊演習、作戰時用以助軍威、壯聲勢的金鍾和戰鼓。金鍾戰鼓一齊鳴響。形容戰斗激烈;士氣高昂。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鑼鼓喧天】: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後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爭先恐後】:搶著向前,唯恐落後。
【川流不息】:川:河流;流:流動;息:停止。1、比喻時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運行永無休止。2、亦形容行人、車馬、船隻等往來不絕。
【人群熙攘】:同於「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人聲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龍舟競渡】: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郁的漢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