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中秋節吃什麼
1、中秋節應該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秋節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來源於元代,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2、中秋節一般吃什麼飯菜
中秋節煮菜,菜單如下:
清燉土雞湯,清蒸鱸魚,紅燒鴨子,糖醋排骨,油燜大蝦,鹵牛肉,涼拌黃瓜木耳,涼拌毛豆,涼拌苦瓜,涼拌皮蛋,絲瓜炒雞蛋,炒紅薯尖,紅燒帶魚,柴火豆腐 ,干鍋茶樹菇,水煮毛血旺,滑藕片等16樣菜,這些菜雞鴨魚肉豆製品青菜都有了,冷盤熱菜,清淡的麻辣的,也都有了,營養均衡,可以照顧到大多數人,應該是一桌好菜。
中秋節的習俗
1、賞月
在中秋節,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2、拜月
拜月由祭月而來,中國的拜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拜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中秋拜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拜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3、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4、祭月
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祭月源於遠古初民對月的崇拜,後來作為天體的月被人格化,成為月神。歷代皇家稱月神為夜明之神,道教興起後稱月神為太陰星君。而民間則多認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稱她為月姑或月姐。
3、中秋節吃什麼
中秋節有吃月餅,喝桂花酒,吃田螺,吃鴨子的習俗。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月餅是中秋必不可少的食物,深受大眾喜愛。在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做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在廣東,中秋節還有吃田螺的習俗。在江浙一帶,中秋節還要吃芋頭,希望能夠好運連連。在浙江、福建、四川、台灣等地,鴨子是中秋節必備食物。
中秋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