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朝鮮族管中秋節叫什麼節日

朝鮮族管中秋節叫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1-24 12:07:37

1、朝鮮族有哪些節日

1、重九節:

重九節每年農歷九月九日,和漢族傳統的重陽節相似。在這個節日里,朝鮮族家家戶戶都用菊花葉和粘米粉作糕,俗稱菊花煎。還要用酒浸泡菊花,在節日飲用,俗稱菊花酒。

這天婦女們到山上或田野里進行菊花游戲或紅葉游戲,男子則帶著酒食到野外會餐,邊喝菊花酒邊吟詩。相傳,此節源於新羅時代,到李朝已非常重視,並成為全民性節日。

2、嘉俳節:

嘉俳節,朝鮮語意為秋夕節。朝鮮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舉行。這天人們宰牛蒸羊,並用新各製作打糕和松餅等節日食品。

晚上,當月亮升起時,家家戶戶在院中設香案,向月亮祈禱。然後,全家人吃月餅賞月。祭月歷史悠久。

據傳,古代新羅儒理王執政時,讓其二女將木部女子分成兩伙,在大都庭院舉行織麻比賽,從七月十五日早晨開始到八月十五日結束,敗者置辦酒席款待勝者,並作歌舞百戲,後逐漸演化為嘉俳節。

3、開天節:

開天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民間的宗教節日,每逢農歷十月初三日舉行。這個節日來自朝鮮族中已基本消失的大倧教,這一天是傳說中的祖先檀君的祭祀日。

相傳在四千四百多年前的十月初三這天,桓儉來到松花江流域,用神浩來感化民眾,以後當地的朝鮮族就以這天為開天節。

4、老人安慰節:

老人安慰節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九月九日。李朝時,朝庭在這一天要設「耆老宴」,邀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和正三品以上官吏參加,以祝老人們健康長壽。現此節已不傳。

5、回甲節:

回甲節是朝鮮族為誕生六十周年舉行的紀念日;回婚節是朝鮮族為結婚六十周年舉行的紀念日。每到回甲節時,兒女親朋,甚至是鄰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壽,表達對於長命百歲的衷心祝願。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朝鮮族尤茨游戲為節日增添歡樂

2、朝鮮族傳統節日 百度百科

朝鮮族傳統節日有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

1、回甲節(六十大壽)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2、回婚節

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裡還要叼一隻紅辣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

拓展資料

1、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

2、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兩國均為單一民族國家,共有人口7500萬左右。除了朝鮮和韓國,朝鮮民族人口過百萬的國家有中國和美國,根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國朝鮮族約有183萬人,根據2012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調查,韓裔美國人約有170萬。

3、在朝鮮語或韓語語境下,「朝鮮族」的稱呼特指中國少數民族朝鮮族,是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國人,在非中國地區生活的朝鮮民族人不自稱」朝鮮族「。

(資料來源:網路:朝鮮族)

3、朝鮮過中秋節嗎,朝鮮人在中秋吃什麼?

朝鮮過中秋(秋夕),與我們中國過中秋,習俗盡管差不多,但還是有區別的。每年的這一天,朝鮮人要祭拜祖先、給祖墳除草掃墓,同時舉辦一些傳統活動。朝鮮人喜歡群慶,各種節假日,他們一般或全家老小,或親朋好友,結群成隊地帶上美食、飲料、酒水、鼓樂器,到戶外去活動。所以每到節假日,你在廣場、公園、郊外等任何一個場所,都會看到身穿鮮艷民族服裝的人群圍成圈兒,載歌載舞,野餐聚會。
朝鮮過中秋也有賞月,吃月餅的習慣。吃的餅是用豆粉和糖做餡的蒸餅、煎餅,供品還有類似「八寶粥」的「葯粥」,是用糯米、紅棗、栗子、糖熬成,香甜可口。白天,舉行大型傳統體育和娛樂活動,晚上,人們換上新裝一起賞月,婦女們則在月光下手拉手圍成圈,邊唱邊跳「江江水月來」,一人領唱眾人相隨,氣勢剛勁,給人以歡樂和力量。據說這一歌舞起源於16世紀朝鮮人民反對日本侵略之時。當時朝鮮名將李順堯讓婦女們晚上圍著篝火成群跳舞,造成大部隊守衛海邊之勢,以迷惑敵人。從那時起,婦女們經常在中秋節跳起這曲舞蹈表達愛國之情。

4、朝鮮族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4)朝鮮族管中秋節叫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5、朝鮮族傳統節日

朝鮮族傳統節日 網路 節慶 朝鮮族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周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周年紀念日)。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朝鮮族春節:能歌善舞的朝鮮族人民的節日生活豐富多彩。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古老的伽琴和洞簫的樂曲聲,將人們帶入個新的境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等,競賽場上,熱鬧非凡,人們扶老攜幼爭相觀看。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 *** ,有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朝鮮族的「花甲宴」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著他的兒孫健康、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樓」,隨著長鼓、洞簫、嗩吶樂曲聲載歌載舞直到盡興。 上元節:朝鮮族傳統歲時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期一天,這天,朝鮮放要先到祖墳送燈,然後在堂內烯「屬」燈,院內掛天燈、院門兩旁掛壁燈,還要到河裡放燈船。這一天還要吃葯飯、五穀飯,喝聰耳酒。葯飯以江米、蜂蜜為基本原料。摻大棗、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葯飯原料較貴,不易湊齊,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黃米、糯米、飯豆五種做的「五合飯」代替。以盼望當年五穀豐收。上元節有許多游戲,過去有火炬戰、車戰、拔河等。火炬戰,即賽火,看誰的火炬最亮,燃的時間最長。車戰,是比誰的車結實。所有娛樂活動,全村人都來參加。圍觀者敲鼓助威,熱鬧異常。取勝者唱歌、跳舞,歡慶勝利。晚上,大家舉著火炬上東山高處迎圓月,誰當年有福,誰就能望見初升圓月,迎月之後,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橋。踏橋,也叫跺橋。朝語中「橋」和「腿」兩詞同音,跟橋意為練腿。踏橋時,每人要在橋上往返幾次至幾十次不等,共次數必須與自己的歲數相等,以求祈福禳災。 嬰兒生日節:即嬰兒周歲生日節。在朝鮮族的人生儀禮中,嬰兒的一周歲紀念日最受重視。嬰兒一周歲紀念日的慶祝活動也非常隆重。嬰兒生日到來之際,嬰兒的媽媽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給孩子穿上一套精心製作的民族服裝,然後把孩子抱到已准備好的生日桌前,讓嬰兒「過目」專門為他擺設的「涉獵物」。桌子上會擺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筆、書、小槍等等帶有象徵意義的東西。客人到齊後,嬰兒的媽媽就叫孩子從桌子上五花八門的東西中隨便拿自己喜歡的中意之物。當孩子伸手從桌子上拿一樣東西時,客人們就歡騰起來,說一些使祝興的話。這個過程人們叫做嬰兒受生日席桌的「儀式」。有的地方還有老人給孩子脖子套上一團素白色線的習俗,以示希望孩子象雪白的線團那樣做一個潔白的人,能像長長的線那樣命長延壽。 洗頭節:陰歷六月十五日是朝鮮族的洗頭節。這一天被視為黃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邊洗頭,傳說用向東流的溪水洗頭是很吉利的。晚上,人們還要在家裡舉行洗頭宴,唱洗頭歌,然後全家老少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 回婚節: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0周年紀念日。舉行回婚節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一是老兩口都健在;二是親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孫子孫女無夭折。如果親生子女或孫子孫女中有死亡者,則不能舉行回婚節。因此,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親朋好友都要前來祝賀,一對老人穿上年輕時的結婚禮服,相互攙扶著入席,大家頻頻舉杯祝福,比年輕人的婚禮更為熱鬧隆重。 六一節:六一國際兒童節在延邊已演化成新的全民節日。在延邊,人們把「六一」兒童節活動當成一項重大的愛幼活動。「六一」這一天,往往萬人空巷,人們穿著節日盛裝湧向公園進行游園活動。 除了......>>

盤點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朝鮮族:
在延邊, 朝鮮族傳統的節日有春節(歲首節)、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6月1日兒童節、8月15日老人節、9月3日「州慶」也是朝鮮族群眾非常看重的節日。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周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周年紀念日)。
回甲節是朝鮮族為誕生六十周年舉行的紀念日;回婚節是朝鮮族為結婚六十周年舉行的紀念日。每到回甲節或回婚節時,兒女、親友、鄰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壽。
「歲首節」即朝鮮族的春節,這是朝鮮族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之一。以前朝鮮族在過「歲首節」的時候,常常要進行拔河比賽,青少年射箭或打「石戰」,姑娘們跳跳板、盪鞦韆,兒童們放風箏。親戚朋友也盡量聚在一起,吃飯喝酒、唱歌跳舞,盡情娛樂。春節是朝鮮族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初一先祭祖,而後兒童們穿著華麗的衣裳給老人和長輩們拜年。正月十五,朝鮮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吃「五穀飯」,喝「開耳酒」。
農歷六月十五,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流頭節」。眾多朝鮮族群眾聚在一起,依照習俗舉辦祭祀、舞蹈、洗頭等活動,祝願風調雨順、身體健康。

朝鮮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 的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
中國朝鮮族傳統節日有元日(陰歷正月初一)、上元(陰歷五月十五)、燃燈節(陰歷四月初八)、重五(陰歷五月初五)、秋夕(陰歷八月十五)等以及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

朝鮮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朝鮮族傳統節日介紹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流頭節春節、正月十五、清明節、端午節、除夕節等。最為重要的當屬春節。流頭節。正月初一天亮之後,先向祖先祭祀,而後兒童們穿著華麗的衣裳向老人和長輩磕頭跪拜,祝他們健康長壽。正月十五不論男女老幼食五穀飯、喝開耳酒。喝開耳酒寓意新的一年能夠聽到更多喜訊。流頭節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名錄。 每年的農歷6月15日流頭節這一天朝鮮族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節日盛裝,舉行流頭薦新,祈求豐收、流水洗頭沐浴,凈身除鬼、祝壽盡孝、流頭競技、享流頭飲食、賞流頭歌舞等活動。 流頭節起源於朝鮮族古代農耕社會,「流頭\」一詞為「東流水頭沐浴\」的簡稱,主要活動是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十五日,朝鮮族婦女到向東流的河裡洗頭沐浴,祭拜農神祖先,凈身驅除雜鬼,求豐收求健康。黑龍江省牡丹江寧安一帶從事農耕的朝鮮族群眾一直保持著過「流頭節\」的習俗,歷史悠久。 其他的有9.3民俗節 。。。來源:1952年9月3日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之日,每年這一天,延邊各族人民都有慶祝活動,久而久之已成為全民的一個節日。從1992年開始,在州 *** 的直接籌劃下,這一單一的州慶日逐漸轉化為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多彩的集慶典活動、文體活動、民族風情展覽會、經濟貿易洽談會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節。

朝鮮族 都有什麼節日?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介紹朝鮮族的起源及中秋節節日風俗習慣 你好,朝鮮族的前身就是朝鮮半島的原駐民,就是原本出現在那裡的人,然而現在的韓國人其實才是真正的朝鮮族,朝鮮人並不是真正的朝鮮族,歷史的緣故,現在朝鮮半島的南部(現在朝鮮領土部分地區)曾經被我國在唐朝和元朝佔領過,清朝朝鮮王朝也是我們的附屬國,所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人其實是中國和朝鮮族的後代,韓國人是真正的朝鮮族,剛才說到朝鮮王朝(當時朝鮮和韓國)曾經是我國的附屬國,他們自然受我國文化深遠,其實不光說朝鮮半島,日本,外蒙古,東南亞,在古代都受漢文化深遠,但是中秋節在世界上只有中國,韓國,台灣地區(中國)上有記載,至於朝鮮族是如何過中秋節的,他們的習慣和中國人很相同,一般也會家人團聚,他們的月餅可能與中國的月餅有點區別,一般他們會用年糕做成食物來慶祝,總之朝鮮族的人(朝鮮人和韓國人)的祖先其實和中國是離不開的,他們的文化也是從中國文化中提取,韓語最早其實就相當與一種方言,打個比方,就好比四川話,粵語之類的,所以他們的語言中有很多漢語音,他們的習慣也與中國人相同,近代,因為戰爭等等原因,分為了朝鮮,韓國,但是韓國他其實發展的很好,他做到了亞洲韓流,風趣的開個玩笑,一個宋朝人覺得會想不到千年以後新羅人的帥哥既然領導亞洲潮流,哈哈,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關於 朝鮮族 的節日名言 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 杜威

朝鮮族傳統節日--端午節 暈。老人節是傳統節日。別的民族不過的。每年8月15日

朝鮮族的節日有哪些?生活習俗?飲食文化? 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受漢民族及文化影響,朝鮮族民間節日亦有「元旦」(春節)、「上元」(元宵節)、「上已」(農歷的3月3日)、「寒食」(清明節)、「燃燈節」(農歷4月8日)、「端午」(農歷5月5日)、「流頭日」(農歷6月5日)、「秋夕」(仲秋節)、「重九」(農歷9月9日)和「入關」 「冬至」等。其中元旦、上元、寒食、端午、秋夕為一大節日。朝鮮族過節,除做節日飲食外、還根據特點,組織各種游戲和體育活動,以此取樂。如:除夕,朝鮮族以特有的方式慶賀,親朋歡聚一起,相互拜年,食用自製的打糕、米酒和「德固」餅湯。春節期間除唱歌跳舞外,還到田間燒火堆,以驅害蟲,婦女進行跳板、盪鞦韆等活動;清明節上墳添土;中秋節除草祭祀,以示對故人的哀思。
另有三個家庭節日,即抓周、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周年紀念),嬰兒周歲要邀請客人共同歡度嬰兒的生日;後兩個是喜慶日,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每逢這些節日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裡還要叼一隻紅唬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朝鮮族自古以來就有尊敬老人的傳統,老人在朝鮮族內普遍地受到尊敬和優待,有著很高的家庭和社會地位。他們甚至把八月十五定為老人節。藉以表達對老人的尊敬之情。朝鮮族一向重視兒童,每年「六一」節便舉行盛大的歡慶活動,舉家參加慶賀。朝鮮族平時也十分注重孩子們的培養,不惜花重金聘請家庭教師,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兒童的智力。
在重大節日,朝鮮族往往舉辦各種多姿多彩的游藝活動。在朝鮮族的絢麗的文化遺產中,民俗游藝占據著獨特的位置。其種類可達三百種之多,一些活動簡便易行,老少皆宜。具有代表性的有盪鞦韆、跳板、摔跤、拔河等。

朝鮮族 重要節日 朝鮮族傳統習慣中,較為重要,延續至今的主要有3月3日春遊活動和9月9日登高活動。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帶著豐盛的食物到山川、公園或風景區野餐,並開展各種文體娛樂活動。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十五、清明節、端午節、除夕節等。最為重要的當屬春節。正月初一天亮之後,先向祖先祭祀,而後兒童們穿著華麗的衣裳向老人和長輩磕頭跪拜,祝他們健康長壽。正月十五不論男女老幼食五穀飯、喝開耳酒。喝開耳酒寓意新的一年能夠聽到更多喜訊。清明和除夕上墳,割草培土修整墳墓,向故人敬酒跪拜以表示哀悼。端午節的傳統活動是摔跤和跳板。
9.3民俗節
1952年9月3日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之日,每年這一天,延邊各族人民都有慶祝活動,久而久之已成為全民的一個節日。從1992年開始,在州 *** 的直接籌劃下,這一單一的州慶日逐漸轉化為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多彩的集慶典活動、文體活動、民族風情展覽會、經濟貿易洽談會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節。
六.一節
六一節是國際兒童節,但在延邊已演化成新的全民節日。在延邊,人們把六一兒童節活動當成一項重大的愛幼活動。六一這一天,往往萬人空巷,人們穿著節日盛裝湧向公園進行游園活動。
8.15老人節
老人節是在龍井市東盛涌鄉一個老人協會的倡議下誕生的。盛涌鄉座落在帽兒山下的東盛涌盆地,人口中朝鮮族佔85%,老年人近2000人。1982年,東盛涌鄉的老年人在鄉黨委的關懷下成立了老年人協會。1984年,老年人想給自己定個節日,經大家商討,因8月15日,是一年的成熟期,又是抗日勝利紀念日,於是便把這一天定為他們的節日。這樣1984年8月15日,老人節就在東盛涌鄉誕生了。1986年,延邊州委向全州推廣,遂成為全州老年人的節日。
節日活動大致有表彰尊老愛幼的模範人物、向老年人祝壽、舉辦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體活動等幾項內容。它既有利於維護老年人在社會和家庭中的正當權益,又促使老年人發揮余熱,把朝鮮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一代代傳下去。
――――――――――――――――――――――――――――――――――
朝鮮族是不錯的,仁兄加油吧。

6、韓國的「中秋節」其實叫秋夕節,韓國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有何不同?

韓國的中秋節稱為秋夕節,可以說是韓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他們的秋夕節甚至比春節更為重要。韓國人的秋夕節來源於中國的中秋節,但中秋節在韓國發展這么多年後,逐漸演變成有他們韓國本土特色的秋夕節。

秋夕節與中國的中秋節不同,不僅講究全家團圓,同樣也是追憶祖先,祭祀掃墓的重要日子。韓國人會在秋夕節那天去祭拜祖先,還要除去祖先墳頭的雜草。人們稱之為「省墓」和「伐草」。秋夕節不僅具有家庭意義,同時也有其社會意義。在韓國,秋夕節各地都會舉行一場摔跤比賽。大力士們靠技術和力氣在沙場上進行決斗,獲勝者會被授予壯士的稱號。

中國的中秋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吃月餅,而韓國的秋夕節卻吃的是松餅。松餅是韓國的一種獨特食物,用米粉做成,外表形狀有像半月的也有像貝殼的,裡面也會包有各種各樣的餡。除了松餅,韓國在秋夕節的餐桌上還會出現五花肉。但韓國吃五花肉與中國的吃法不同。我們國家主要以煎炒為主,而韓國則多是用烤或蒸煮的方法,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秋夕節在韓國作為比春節都更重要的節日,當然在節日當天大家都會穿上新衣服。不過當代社會,大家也慢慢忽略了這一風俗習慣。畢竟在現代社會,衣服已經不再是人們很難得到的物品了,穿新衣服也就不足以表示節日的喜慶氣氛了。

7、朝鮮族的秋夕節是漢族的什麼節

雖然與漢族的中秋節是同一天,但其內容而講,相當於漢族的清明節:
秋夕的清晨,朝鮮族家家戶戶都會擺好新谷、水果酒、松餅、芋頭湯和各式各樣的水果祭拜祖先。朝鮮族傳統上是由長子繼承家族的正統,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時,均是兄弟們到大哥家裡祭祖。祭典開始時,男人們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長子要先把家裡的大門打開,意指請老祖宗進到家裡來。然後回到祭桌前,燒香、獻花與獻酒,率領家庭成員行叩禮。在祖宗們享用祭品的時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紹祖宗的光榮事跡,然後卜問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完畢後,主祭者再率領家族成員對祖宗行叩禮,恭送祖宗。祭祖儀式完畢後,大人們將祭酒喝掉,然後開始吃團圓早飯。
希望我的說明對您有幫助。

8、各民族慶祝中秋節的形式是什麼?

不但漢族過中秋節,侗族、苗族、畲族、壯族、傣族、黎族、滿族、朝鮮族、高山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

中秋之日,壯族習慣於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並演唱優美的《請月姑》民歌。

畲族陪客唱歌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畲族把這天視為走親訪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獨特習俗。

朝鮮族「探月」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請老人上架探月,然後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黎族「調聲節」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屆時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

苗族「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後,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


高山族「托球舞」 台灣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麗的民族服飾,齊集在「日月潭」邊,在銀輝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戲。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