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掛在門上的東西有什麼作用
1、為啥端午節要掛菖蒲和艾草,這是有什麼寓意嗎?
端午節是中國重要的節日之一,它也是人們紀念楚國大文學家屈原先生的日子。在端午這一天,除了吃粽子之外,每戶人家的門口都會掛著菖蒲和艾草。這是因為農歷的五月正是蛇蟲鼠蟻非常多的時候,因此掛上菖蒲和艾草可以利用它們的氣味和葯用價值驅趕這些害蟲,起到保平安的作用。
中國農歷的五月也被人們稱之為毒月,在民間也有“爛五月”一說。中國農歷的五月也被人們稱之為毒月,在民間也有“爛五月”一說。所以農歷的五月也是許多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十分旺盛和最容易繁殖的時節。同時也是人們所說的五種有毒害的動物最容易出動的時候。因為如此,人們就將門口掛上菖蒲和艾草,來保護家宅平安,在五月不被邪氣所傷害。
人們就將貼靈符一樣的,將菖蒲和艾草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邊上。傳言草蒲是古時候防疫驅邪的靈草葯,它就像可以驅逐不好的東西的利劍一樣。同時也因為它的外形像劍一樣,於是掛在門口就像寶劍一樣可以驅逐邪氣。人們稱它為“水劍”或“蒲劍”。在清代和晉代古人有所記載,稱它為可以驅邪的寶物;艾草就是人們非常見的草葯,從中國古代開始就將它作為治病的葯材,我們平時看到的中醫治療時,艾炙就是用艾草為主要材料製成的。所以民間不僅將它用作治病的良葯,也將它掛在門口當作 驅邪的物品。
因為端午節這天,正逢農歷五月,而這個時候正是毒蟲猖獗的時候,於是人們將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口,利用它們的氣味來驅趕走這些毒蟲。在端午的節日,大家不僅要忙著挑選菖蒲和艾草,還要食用粽子,看賽龍舟比賽。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紀念投湖的屈大夫,中國的文化離不開這些已故的文人,而屈原的精神也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前進。
2、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上貼 菖蒲寶劍?
端午節在門口插菖蒲即是民間傳說的驅邪壁障之功效,實際上也有防病的作用。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花,端午節有家家戶戶門上插菖蒲、艾葉之俗,可以辟邪驅痛。利用它直線的葉片,表現出初夏的清涼感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2)端午節掛在門上的東西有什麼作用擴展資料:
端午節貼菖蒲寶劍的注意事項:
1、端午菖蒲插或懸在門上。
通常將菖蒲(蒲劍)、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2、端午菖蒲和艾葉用紅線綁住插在門楣上。
菖蒲、艾葉容易成活,在雙牌縣瀧泊鎮義村,就有不少人家在房前屋後撒上一把種子,端午節時收上來,紅布條或者紅顏色的線,菖蒲和艾葉系系在一起,插在門楣上,可以驅散蚊子等害蟲的侵擾。
3、端午節掛門上的叫什麼 端午節掛門上的草介紹
1、端午節掛在門上的草會有兩種,一種叫艾草、一種叫菖蒲。端午節門上掛艾草和菖蒲既能起到應節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驅蚊、凈化空氣的作用。
2、在艾草的莖、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這些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如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3、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4、為何端午節要在門上貼菖蒲和艾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
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5、為什麼端午節門上要掛「看門猴」?
掛布猴,布猴民間有「看門猴」之說,是北方端午的傳統習俗,布猴手拿苕把,寓意為將一切瘟神,妖魔及不祥之物全部掃地出門。
除此之外別的地方還有掛五綵線,在古代,人們迷信端午節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氣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帶上五彩繩,以辟邪驅瘟、逢凶化吉。
後來五綵線也叫五穀線,象徵著五穀豐登。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繩剪掉,扔在雨中順水漂流,這樣就能為孩子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也是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
小粽子,除了應景之外,小粽子也有長輩對孩子的祝福在裡面,包粽子的「包」通「保」,有「保護」「保佑」的寓意在其中,也是對孩子平平安安健康成長的祈願。
(5)端午節掛在門上的東西有什麼作用擴展資料
習俗
1、點雄黃酒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而且雄黃酒有殺菌驅蟲以及解五毒的效果,端午節當天家裡年長的長輩給未成年的子孫頭上、耳鼻處、手足心處等塗抹一些雄黃酒可以消毒防蟲,驅蚊等效果。
2、佩香囊
端午節來臨的時候,家裡父母都會綉上一些香囊,裡面塞上艾葉,驅蚊辟邪、遠離瘟疫。
3、掛艾草
門兩邊掛上艾草,可以消除疾病,去除家裡的晦氣,尤其是艾草可以煮雞蛋、或者是燃燒了之後放在床底下達到驅蚊的一個效果。
6、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口掛艾條?
因為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端午節在古代又叫“衛生節”,在這一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插上艾條,打掃院落和自己的家,這樣就可以防止生病或者是受到妖魔鬼怪的侵擾。並且,艾條也有驅邪的作用,艾條在端午節的時候,一般都是插在窗戶上的,也相當於驅邪劍,所以古代人一般都會認為艾條有驅邪的作用同時還能保平安。
艾條又叫艾草,因為氣味比較獨特,所以艾草可以用來驅蚊蟲或者收是凈化空氣。在中醫上,艾草還可以祛濕、理氣血以及暖子宮等功效,對於女性來說,還是不錯的一味葯材。古人在家裡插艾條的話,一般都會有防病的作用,並且小孩子的手上都會帶上一個艾草的香包,有驅邪防病的寓意。
在古代的針灸之法中,一般都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不過,也有在房屋的前後來種植艾草,有保平安的寓意。新鮮的艾草一般都會有驅蚊蟲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是將艾條直接插在窗戶上,等到艾條的味道都散去後,就會將已經幹掉的艾條裝起來,然後等到冬天的時候,就會用來泡腳,對於人體而言,有祛寒濕的好處。
所以,很多人在端午節的這天都會插上很多的艾條,其一便是保平安,其二則是將艾條收集起來,等到冬天的時候,就可以驅寒了。即便是現代,也有很多的人會沿襲這一習俗,將艾條插在窗戶上後,等到艾條完全沒味道之後,便會裝好等到冬天用來泡腳。
一般用過艾條驅寒的人都會知道艾草的祛寒濕的效果非常好,並且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壞處,所以長期用艾草泡腳的話,還具有養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