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抓鴨子的由來是為了什麼
1、你最感興趣的湘西端午習俗是什麼?說說理由
1、走寨串門
每年湘西端午節,其他村寨的親朋好友都要到先過端午節的村寨走寨串門吃粽粑、喝米酒,共同祭祀屈原。不論來多少客人,主人家都會陪坐到天亮。
第二天客人要回家時,主人家還要給每個客人送上一掛粽粑並親自送出寨門口。此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2、吃「五黃」
苗家過端午節要吃端午飯。端午飯要吃「五黃」:黃鱔、黃瓜、黃魚、黃泥蛋和雄黃酒。因此,端午飯必備的主菜有:一大盆黃鱔湯,一碗咸鴨蛋,一碗紅燒黃魚,一碗苗家腌黃瓜,一碗雄黃酒。當然,粽子是餐桌上的必備品。
開席前,長輩先從酒碗里倒雄黃酒出來,然後挨著給每個小孩的臉上、額上、脖子塗抹。開席時,由最年長者端起雄黃酒喝第一口,然後再往下傳,餐桌上的男女老少都必須喝上一口。
3、粽粑節
湘西稱端午節為粽粑節。苗家的粽子很有特色,餡也很豐富,豆沙粽、鮮肉粽、臘肉粽、綠豆粽、赤豆粽等等。最令人稱道的是苗家「五色粽」,他們用五種植物的葉液將粽餡染成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然後用芭蕉葉包裹成圓柱形煮熟。
一般都是在端午節前5-10天就把粽子裹好了、煮熟了。以前苗家還要把煮好的粽子掛在堂屋裡,一是敬祖先,二是表示生活美滿。
4、雙人咬粽子
苗家的粽文化很豐富,端午節前後還要圍繞粽子開展系列活動,其中最有趣味的是「雙人咬粽子」。
在歡快的木鼓聲中,姑娘小伙兩人一組,比賽分為綁腿走路、包粽子、雙人板鞋競走、咬粽子、一人離地返回等步驟,最先返回出發點的一組為勝。
5、搶鴨子比賽
搶鴨子比賽也是苗家村寨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節目。它源於紀念古代湘西英雄殺死惡龍為民除害的傳說,沿襲至今,並以鴨為吉祥物,在龍舟賽上將一大群活鴨子同時放人賽龍舟的水面上,任由人們去搶捉,誰逮著歸誰,搶到鴨子視為大吉。
比賽規則是,先把鴨子放入河中,比賽口令一發出,等在河邊的男女便開始搶抓鴨子。鴨子被人趕著在河裡亂竄,搶鴨人沿著河邊追趕,誰搶抓到,鴨子便歸誰。
6、龍舟節
每年端午節起至農歷五月尾是湘西龍舟節。雲貴一帶,在氣候上雨旱季十分分明,在旱季里,雨水尤為珍貴。因此,苗人劃龍舟多與天氣和農事活動密切相關,祈福和慶祝性質較強,龍舟比賽通常都會有驅旱求雨、慶祝插秧成功、預祝五穀豐登等實際意義。
2、掠鴨是哪個地方的習俗?
安海(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中秋習俗、安海端午習俗(水上「掠鴨」)。
「掠鴨」,閩南語,即抓鴨子活動,又稱「水上捉鴨」,是流傳於閩南地區的端午節水上競技運動。據說是鄭成功為了操練水兵而發明的一項運動,至今已有400年以上的歷史。
掠鴨比賽規則:
在江河船上沿水面平行置一去皮的3—4米的杉木,越長越佳,杉木上塗以油料,使之潤滑;杉木尾端掛一長形小竹籠,內放一隻活鴨(或者豬仔);籠蓋直豎立一竹棍,使之能一拍即開。活動者保持身體平衡,赤足從船上沿杉木小心翼翼行至尾端,拍開籠蓋,活動者與活鴨均掉入江中,在游泳健兒協助下,抓住活鴨。活鴨即作為活動獎品。
如今,在集美龍舟池以及同安一帶,端午節還是會舉辦掠鴨的活動。而在鄭成功的故鄉泉州安海,掠鴨活動仍然十分盛行。
晉江市(古屬泉州府晉江縣)雅稱刺桐、瑞桐、泉安。為福建省下轄縣級市,由泉州市代管。
參考:廈門市思明區中華街道辦事處---一百多年前廈門端午節的「掠鴨」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