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體現了中國人民什麼感情

端午節體現了中國人民什麼感情

發布時間: 2023-01-22 15:30:51

1、端午節表達了中國人什麼精神追求

深沉的民族感情來源於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培育,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在千年傳承積累中,端午節俗豐富,內涵厚重.從今天的傳承意義上來說,端午節有三大值得弘揚的主題,那就是關愛生命、激揚精神、眷念家國
●珍重生命是人類的本性,端午節在關愛生命的主題上表現尤為鮮明,所以現代社會人們一度稱之為「衛生節」.端午賽舟本義是扶陰抑陽,水神祭祀,後來演變為水上軍事訓練方式,人們在競技與觀賞中實現了精神的升華.隨著歷史的推移,人們逐漸在端午節日中加註紀念愛國先賢的內涵
●我們在享受與傳承端午節俗中,獲得倫理教育、精神愉悅與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災與支援災區重建家園的特殊時刻,我們尤其要感念祖先給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融個人生命與家國情懷為一體的節日,讓我們的祖國與人民在仲夏時節平安吉祥
深沉的民族感情來源於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培育,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從今年起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這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是對民間情感的一種尊重.
端午是中國傳統大節,又名端陽節、天中節、天醫節、香包節、詩人節、粽子節、龍舟節等等,從這眾多的端午節名中,我們可感受到端午節俗的五彩斑斕.端午節歷史久遠,起源於先秦,夏至節令是它最初發生的時間依據,它最終脫離節令形成獨立節日是在漢魏時期,真正成為民俗大節是在六朝以後.在千年傳承積累中,端午節俗豐富,內涵厚重.中華各地雖然由於水土的不同、生活條件的差異,節俗各有特色,千姿百態,但總體上看,端午節俗可歸為三大類別:避瘟保健,龍舟競渡,追念屈原.
從端午節在今天的傳承意義上來說,端午節有三大值得弘揚的主題,那就是關愛生命、激揚精神、眷念家國.
——關愛生命.珍重生命是人類的本性,也是社會得以延續的保證.中國傳統節日自古就重視對人的生命關注,如大年守歲的祈壽、重陽登高的求福等等,而端午節在關愛生命的主題上表現尤為鮮明.
端午節時間在夏歷的五月五日,此時正值仲夏,暑熱潮濕、毒蟲肆虐,人們易感疾病,人的生存環境出現季節性惡化.傳統社會人們稱五月為「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人們為了祛除現實的健康危險與消解對死亡的精神恐懼,創造出了眾多紓解身心的節俗保健活動,其中之一是采葯.人們在端午節的正午上山采葯,說這時陽氣最旺,採回的葯草治療陰虛的病最有效.端午的葯草最為人看重的是艾草與菖蒲,人們在門口掛艾,用菖蒲根簪發髻,艾葉、菖蒲煎水洗浴,五月以蘭湯沐浴方法在《夏小正》中就已有記載,後來成為端午節俗之一.在北京舊時有端午捉蟾蜍入葯的習俗,所以俗諺有蟾蜍最怕端午節的說法.保健節俗之二是香囊去穢.佩香去穢是古人看重的習俗,我們看屈原的《離騷》就能明白香草與健康的關系.在傳統社會,醫療條件嚴重不足的仲夏時節,是一個充滿危險的時段,人們不僅要門口插艾,蘭湯洗浴,而且隨身要佩戴驅邪去穢的香囊.外綉吉祥圖案,內盛香草的香囊在民間稱為香包.端午送香包,就是送去生命的關愛與祝福.保健習俗之三是喝雄黃酒.雄黃酒在傳統社會是端午節的保健葯酒,傳說它有驅避毒害的作用.白娘子就是在雄黃酒的作用下,現出了白蛇的真容.其實從今天的葯理分析看,雄黃有毒性,雄黃酒是不能服用的.
無論如何,人們對生命的關愛與呵護,體現在端午的細微節俗之中.所以現代社會人們一度將端午節稱為「衛生節」,我覺得端午衛生護生的節俗在今天值得弘揚.
——激揚精神.人不僅要有基本的物質條件保障生命延續,同時人作為萬物之靈長,還需要精神生存,精神是人的生存支柱之一.由於環境的惡劣與歲月的平庸,人們易於產生精神的疲乏與困頓,為了健全人類心靈,激發生命動力,人們發明了節日,以周期性的節日娛樂活動調劑個人與社會的精神需要.端午節就是這樣一個激揚精神的民族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是龍舟競渡.龍舟競渡是一項水上競技活動,至今仍是民族體育的重要內容.前時香港龍舟傳聖火的創意就來自傳統與現代、西方與中國的文化互滲與交融.其實在中國早期社會,端午節有兩種趨向:一種是靜養過節,人們認為夏至是陰陽二氣變化急劇的時刻,在家隱居避免活動,這是早期社會主要的歲時避忌方式;一種是人們的活動應該順從時氣變化的需要,以人事助長生氣,這種方式主要體現在端午競渡上.隨著人們對自然認識的加深與生存能力的增強,人們的心態發生了從被動適應自然到主動應對自然的變化,端午競渡逐漸成為主要過節方式(南方尤其如此).端午賽舟本義是扶陰抑陽,水神祭祀,後來演變為水上軍事訓練方式.水上的激烈競技與對抗,不僅需要勇氣與力量,同時強調團體協作精神.在龍舟賽中,龍舟參賽者精神昂揚、齊心協力,觀賞者夾岸歡騰,船槳聲、舵手叫號聲、觀眾歡呼聲,擊浪拍岸,這是一年一度地民眾精神振奮的良機,民族的勇武、堅韌、團結精神在端午節龍舟競渡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在競技與觀賞中實現了精神的升華.
——眷念家國.中國是一個重視文化倫理的國度,中國傳統節日大多具有或隱或顯的倫理意義.端午節之所以在中國成為民俗大節並延續千年,就與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有直接關系.端午節在起源時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動等,隨著歷史的推移,人們逐漸在端午節日中加註紀念愛國先賢的內涵.
自漢朝以來,各地端午紀念的歷史人物不盡相同,楚地紀念屈原,越地紀念勾踐、曹娥,吳地紀念伍子胥等,他們都有地方傳說作為依據,也就是地方文化情感需要有這些先賢作為投射對象.但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廣大中國人最終選擇了屈原,屈原由地方先賢上升為祖國先賢,甚至是世界名人,屈原成為端午節期間被祭祀的重要的愛鄉愛國人物.屈原在端午祭祀中的脫穎而出,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選擇,憂國憂民的人道情懷、忠誠故國的高尚品質、純美無瑕的人格魅力,讓屈原光耀千載.中國歷史上歷經分裂與戰亂,中國人民多災多難,中國需要屈原這樣的忠臣,正是有了屈原這樣的民族忠臣,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不倒.端午節紀念屈原這樣的愛國先賢,不僅來自民俗社會的樸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更應該是國家層面的祭祀,在詩的國度,對偉大愛國詩人的紀念其意義重大與深遠.「多難興邦」,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必定會受到許多磨難與挑戰,我們註定需要培養屈原那樣的對國家忠誠對人民悲憫的家國情懷.
我們在享受與傳承端午節俗中,獲得倫理教育、精神愉悅與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災與支援災區重建家園的特殊時刻,我們尤其要感念祖先給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融個人生命與家國情懷為一體的節日,讓我們的祖國與人民在仲夏時節平安吉祥.

2、端午節吃粽子表達了人們怎麼的思想感情

端午節吃粽子表達了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反映了民眾自古就有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端午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千萬不能認為只是粽子文化,端午節的主題從來都是愛國主義和民族認同感。

對於屈原,愛國既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行動。他對自己的國家有著深厚的感情,當國家興旺富強,則為之歡欣鼓舞;當國家出現外國仇視或侵略時,便情緒激昂,主動維護國家的名譽和主權;當國家破碎之際,他毅然決然地慷慨赴死。

(2)端午節體現了中國人民什麼感情擴展資料:

歷史發展

1、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久遠,最初是用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甚遠。

2、「粽」字古又寫作「糉」(zong),歷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

3、每年的五月五,吃粽子和賽龍舟反應了人們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4、端午節寄託人們怎樣的期盼?

端午節寄託人們思念親人,撫慰鄉愁,祈求生活平安、幸福的願望。

5、端午節對於中國人有哪些意義

端午節對於中國人的意義有:祭拜祖先和傳承快樂。

端午節雜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種民俗為一體,因而後世有認為端午節是由來於古人為了「避邪防疫」而設的節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老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老節日的形成蘊含了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古老節日重視祖先神靈信仰與祭祀活動,祖先神靈信仰是古老傳統節日的核心,並非挑個日子避邪防疫就成為流傳萬古的民俗大節;端午節由來於古人「避邪防疫」之說,是後世對古老節日文化內涵的誤解。

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關於端午節的祝福語,大部分民俗學家認為,是先有端午節日之後,才將傳說歷史人物紀念附著在節日上,賦予節日以其它意義,但這些意義也只是端午節其中的一部分。

許多古人的詩詞都描繪了端午節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端午節自古就是食粽與扒龍舟的喜慶日子,古代端午節時熱鬧的龍舟表演,歡樂的美食宴會,都是慶賀佳節的體現,端午節快樂才是傳統。

(5)端午節體現了中國人民什麼感情擴展資料:

在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由阿威羅大學孔子學院和阿威羅市政府聯合舉辦的端午龍舟巡遊活動6月16日在葡萄牙北部城市阿威羅舉行,吸引了當地大批民眾前來觀看。圖為在葡萄牙阿威羅舉行的端午龍舟巡遊活動開幕式上,阿威羅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展示他們製作的蛋袋。

世界各地用不同的方式慶祝這一節日,中國的端午節也越來越有國際味道。「你現場看過龍舟比賽嗎?競爭非常激烈,十分精彩刺激。」一位外國網友在推特上說。作為端午節的傳統項目,賽龍舟已經走向世界。世界上已經有超過8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龍舟賽。

6、端午節表達了中國人什麼的美好願望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起初是為紀念屈原的跳河而死,表達了中國人紀念屈原同時表達愛國心志希望祖國繁榮昌盛的美好願望。

7、端午節寄託人們哪些美好的願望

端午節寄託人們思念親人,撫慰鄉愁,祈求生活平安、幸福的願望。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等。端午一般認為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一般習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人們都會舉行一些富有特色的慶祝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等,大家一起歡樂和諧的度過這個傳統節日。

(7)端午節體現了中國人民什麼感情擴展資料:

端午節已經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其中,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非常廣泛,更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自2008年起,就被正式列入我國法定節假日。

中國古代詩詞中就有諸多關於端午民俗活動的描述。或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借屈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對國家、民族那種萬劫不移的忠貞之行,以明「丹心照夙昔」的壯志;或描繪端午節人們沐浴更衣、飲下雄黃酒、賽龍舟的盛大景象;或敘閨中女子的情思,纏五彩絲線寄託美好願望;亦或抒發端午旅居在外的孤單寂寥之情。

8、端午節的習俗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感情

端午節的習俗表達了人們緬懷詩人,熱愛祖國的感情。

端午節,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日、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這一天因為楚國首都郢都被秦國攻破而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但卻再也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8)端午節體現了中國人民什麼感情擴展資料

端午節名稱由來: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五」為中。《易經·系辭上》說,天為奇數,一三五七九,五數相加為二十五;地為偶數,二四六八十,五數相加為三十;天地之數相加是五十五。

天地數之和都是五的倍數,它們的總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稱為「天中節」。它們碰在一起才是「正」,是「端午」,這一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

另外,據說五月初五最早應該是對於神秘數字「五」的紀念。「五」對於中國文化來說意義巨大,幾乎可以說是我們民族哲學最重要的基礎。五行說就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和復雜的神秘主義的結合。另外一個就是「端」者,始也,萬物之生,是對萬物誕生的一種紀念。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