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五彩繩為什麼要扔到第一場雨里
1、五彩繩下雨天扔哪裡
五彩繩下雨天扔雨水中飄走即可。民俗約定端午節第一場雨,要將彩繩摘下扔到雨水中飄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端午節戴五綵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綵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
2、端午節為什麼帶五綵線?為什麼要下雨後扔到水裡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 .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 .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 ,用梅紅匣子盛裹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 .
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 .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 .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 .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 .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
3、端午節綁的五綵線,為什麼下雨之後要拿下來扔掉?
端午節過後的第一場雨,才可以將五綵線扔到水裡,以便讓邪惡、煩惱、憂愁伴隨著雨水流走,永遠都不要再回來。
五綵線是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五色絲線飾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 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綵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會帶來一年的好運。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3)端午節的五彩繩為什麼要扔到第一場雨里擴展資料:
五色絲的五色代表五行,五色線之俗源於我國古代的五行觀念,或為文身遺俗,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剋,具有神秘的驅邪迎吉作用。青色屬木,代表東方,赤色屬火,代表南方,黃色屬土,代表中央,白色屬金,代表西方,黑色屬水,代表北方。以四象為標志,東方為青龍,南方為朱雀,西方為白虎,北方為玄武(龜蛇),中央為黃龍,均為靈物。
4、端午節為什麼要綁紅繩!過後第一場雨要扔掉紅繩!
端午節不是要綁紅繩,而是五彩繩。綁五彩繩的原因: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
這系五色繩也有講究,必須要在太陽沒出來之前就繫上,否則就會不靈驗,而且五色繩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只能等到端午節後的大雨天時,將它仍在自家院牆的排水口,隨雨水沖走。
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人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4)端午節的五彩繩為什麼要扔到第一場雨里擴展資料:
端午節系五綵線,是古老習俗。五綵線是端午節吉祥物兼飾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仲夏端午飛龍在天,龍氣(陽氣)旺盛,百邪皆避,端午日是辟陰邪的吉祥日子,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辟邪習俗,其中以五色絲線系臂,是端午辟邪習俗之一。
五色絲線源於我國古代的五行觀念。中國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這習俗自漢代時已流傳到北方中原各地,在東漢應劭著《風俗通義》中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
在東晉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記述有將五色紙掛於山中,召喚五方鬼神的巫術,大概是以五色象徵五方鬼神齊來護佑之意。《荊楚歲時記》載:「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這些習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5、為什麼在端午過後的第一場雨要把五彩繩扔到水裡,並讓它順水流走?而且這之前繩繩還不讓沾水?:
五色繩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只能等到端午節後的大雨天時,將它仍在自家院牆的排水口,隨雨水沖走。盡管民俗約定端午節第一場雨,要將彩繩摘下扔到雨水中飄走,以象徵遠離邪惡、煩惱和疾病,憂愁。
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端午節戴五綵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綵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
(5)端午節的五彩繩為什麼要扔到第一場雨里擴展資料
為孩子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也被稱之為「長命縷」。其意義在於鎖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古人認為小孩一旦戴上了鎖,就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長命鎖更多表達的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所以傳統上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配以銀鎖,纏繞於兒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
6、下過雨之後為什麼要扔五彩繩
民俗約定端午節第一場雨,要將彩繩摘下扔到雨水中飄走,以象徵遠離邪惡、煩惱和疾病,憂愁。
端午節戴五綵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綵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
(6)端午節的五彩繩為什麼要扔到第一場雨里擴展資料
端午節除了帶五彩繩的習俗外,還有掛小辣椒、老虎鞋,孩子頭上寫上王字,這樣孩子不鬧,也是為了驅除災害、瘟疫。
中國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這習俗自漢代時已流傳到北方中原各地,在東漢應劭著《風俗通義》中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東晉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記述有將五色紙掛於山中,召喚五方鬼神的巫術,大概是以五色象徵五方鬼神齊來護佑之意。
7、為什麼五綵線要在下雨天摘?
等到端午節過後的第一場雨,才可以將五綵線扔到水裡,以便讓邪惡、煩惱、憂愁伴隨著雨水流走,永遠都不要再回來。
五綵線象徵著五彩的生活,更給孩子們一個五彩的童年。而更深刻的解釋是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五種顏色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護佑孩子健康長壽茁壯成長。
(7)端午節的五彩繩為什麼要扔到第一場雨里擴展資料:
端午節系五綵線,是古老習俗。五綵線是端午節吉祥物兼飾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仲夏端午飛龍在天,龍氣(陽氣)旺盛,百邪皆避,端午日是辟陰邪的吉祥日子,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辟邪習俗,其中以五色絲線系臂,是端午辟邪習俗之一。五色絲線源於我國古代的五行觀念。中國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
8、五綵線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過後下雨時拿下來
端午節五綵線是要在下雨天扔掉,象徵遠離邪惡、煩惱和疾病,憂愁。
盡管民俗約定端午節第一場雨,要將彩繩摘下扔到雨水中飄走,以象徵遠離邪惡、煩惱和疾病,憂愁,但希望大家不要隨地亂扔,最好拋到僻靜處的雨水中,以免影響環境、增加環衛工人工作量。
(8)端午節的五彩繩為什麼要扔到第一場雨里擴展資料:
五彩縷有叫「五色線」、「朱索」、「百索」等,是端午節必備的物品。
端午節當天把彩色絲縷拴在小孩的手腕、腳腕和脖頸上,據說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裡讓水沖走。
陝西地區的傳說認為這和葯王孫思邈的事跡有關,將花線丟進河裡,等於百病也被帶走了,具有送災的性質發展到現在,一般都用綉花用的絲線,顏色多且艷麗,用色比較靈活,多則十多種顏色,少則二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