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送禮對象 » 中美贈送禮儀

中美贈送禮儀

發布時間: 2023-03-08 15:36:45

1、國際交往中贈送禮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禮儀與禁忌

國際禮儀中互送禮品是一種禮儀的體現,也是一種感情的傳遞,能使雙方之間架起一個互通的橋梁。在與外國人的交往中,送禮是必要的,是聯絡感情,廣交朋友,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但是,送禮時的熱情要適度,有時過分熱情反倒適得其反。所以,在對外送禮上,主要應該防止這樣幾個問題:第一,防止過多。第二,防止過於貴重,使別人不敢輕易接受。第三,防止體積過大,以方便攜帶。一般而言,贈送禮品的禮儀主要包含禮品的挑選、饋贈的方法、禮品的接受這3個方面的內容: 更多內容來自中華禮儀培訓網www.liyipeixun.org
1 禮品的挑選。在禮品的挑選上,要對送禮對象的愛好、興趣做些簡單的調查,因人而異,投其所好。此外,還要注意對方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了解一下對方基本的忌諱。如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不要送酒、豬皮產品。送花時,西方國家比較忌諱雙數,喜歡單數,一般不送單一的花種,會讓顏色搭配得更加豐富,看起來更漂亮。各國對顏色都有忌諱,一般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黑色是肅穆的象徵;黃色是和諧的象徵,而紅色和藍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很多國家以黑色為葬禮的顏色。靈車用黑色。比利時人忌藍色。巴西人以棕黃色為凶喪之色,認為人死好比黃葉從樹上落下來。在饋贈行為當中,主角當然非禮品莫屬。挑選贈送外國友人的禮品時,一般在指導思想上必須恪守四項准則:
(1)突出禮品的紀念性。在涉外交往中,送禮依然要講究「禮輕情義重」。有時,「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往往更受對方歡迎。因為在許多國家裡,都不時興贈送過於貴重的禮品。反之,則很可能會讓受禮者產生受賄之感。
(2)體現禮品的民族性。有人曾說:「最有民族特色的東西,往往是最好的」。向外賓贈送禮品,其實也是一樣。中國人司空見慣的風箏、二胡、笛子、剪紙、筷子、圖章、書畫、茶葉等。一旦到了外國人手裡,往往便會備受青睞,身價倍增。
(3)明確禮品的針對性。送禮的針對性,是指挑選禮品時應當因人,因事而異。因人而異,指的是選擇禮品時,務必要充分了解受禮人的性格、愛好、修養與品位,盡量使禮品得到受禮人的歡迎。因事而異,則指的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向受禮人所贈送的禮品應當有所不同。比方說,在國事訪問中,宜向國賓贈送鮮花、藝術品。出席家宴時,宜向女主人贈送鮮花、土特產和工藝品,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贈送糖果、玩具。探望病人時,則宜向對方贈送鮮花、水果、書刊、CD,等等。
(4)重視禮品的差異性。向外國人贈送禮品,是絕對不能有悖對方的風俗習慣。因此,務必要將此視為送禮之時的大事,此即涉外禮品的差異性問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就要通過對受禮人所在國風俗習慣的了解,在挑選時,主動迴避對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個方面的禁忌:一是與禮品有關的禁忌;二是與禮品色彩有關的禁忌;三是與禮品圖案有關的禁忌;四是與禮品形狀有關的禁忌;五是與禮品數目有關的禁忌;六是與禮品包裝有關的禁忌。這六個方面的禁忌,有時亦稱「擇禮六忌」。
2 饋贈的方法。向外籍人士贈送禮品,不僅要重視具體品種的選擇,而且一定要注意贈送禮品時的方法。根據禮儀慣例,注意涉外交往中饋贈的方法,具體是指在禮品的包裝,送禮的時機、送禮的途徑這3個方面,必須表現出中規中矩,不亂章法。
(1)重視禮品的包裝。以前,中國人送禮,只重貨色,不重包裝。不管多麼高檔的禮品,大都「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或者頂多用報紙一包,硬紙盒一裝了事。這種做法,是不符合國際慣例的。在國際交往中,禮品的包裝是禮品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它被視為禮品的外衣,送禮時不可或缺。否則,就會被視為隨意應付受禮人,甚至還會導致禮品自身因此而「貶值」。有鑒於此,送給外國友人的禮品,一定要事先進行精心的包裝,對包裝時所用一切材料,都要盡量擇優而用。與此同時,送給外國人禮品的外包裝,在其色彩、圖案,形狀乃至緞帶結法等方面,都要與尊重受禮人的風俗習慣聯系在一起考慮。
(2)把握送禮的時機。在涉外交往中,由於賓主雙方關系不同,具體所處的時間、地點以及送禮目的不同,送禮的具體時機自然也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千篇一律。依照國際慣例,把握送禮的最佳時機是非常重要的,並應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在會見或會談時,如果准備向主人贈送禮品,一般應當選擇在起身告辭之時。向交往對象道喜、道賀時,如擬向對方贈送禮品,通常應當在雙方見面之初相贈。出席宴會時向主人贈送禮品,可在起身辭行時進行,也可選擇餐後吃水果之時。觀看文藝演出時,可酌情為主要演員預備一些禮品,並且在演出結束後登台祝賀時當面贈送。游覽觀光時,如果參觀單位向自己贈送了禮品,最好在當時向對方適當地回贈一些禮品。為專門的接待人員、工作人員准備的禮品,一般應當在抵達當地後盡早贈送給對方。
(3)區分送禮的途經。送禮的途徑,此處是指如何將禮品送交受禮人。在涉外交往中,送禮的途徑主要被區分為兩種:一種是當面親自贈送;另一種則是委託他人轉送。這兩種送禮的途徑往往適用於不同的情況。有時,他們各自往往還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在一般情況下,送給外國友人的禮品。大都可以由送禮人親自當面交給受禮人。有些時候,例如,向外國友人贈送賀禮、喜禮,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贈送禮品,亦可專程派遣禮賓人員前往轉交,或者通過外交渠道轉送。如果有必要,禮品可以被提前送達受禮人的手中。通常,送給外國人禮品時,尤其是委託他人轉送給外國人禮品時,應附上一張送禮人的名片,它既可以放在禮品盒之內,也可以放在一封寫有受禮人姓名的信封里,然後再設法將這個信封固定在禮品的外包裝之上。有可能的話,盡量不要採用郵寄的途徑向外國人贈送禮品。
3 禮品的接受。接受禮物時,西方國家的朋友喜歡當面打開,而且講幾句贊賞的話。在商務禮儀中接受外國友人贈送的禮品,大致上有如下3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
(1)欣然接受。當外國友人向自己贈送禮品時,一般應當大大方方、高高興興地接受下來。沒有必要跟對方推來推去,過分地進行客套。在接受受贈的禮品時,應當起身站立,面含笑容,以雙手接過禮品,然後與對方握手,並且鄭重其事地為此而向對方道謝。在接受禮品時,面無任何錶情,用左手去接禮品,接受禮品後不向送禮人致以謝意,都是非常失禮的表現。
(2)啟封贊賞。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許多西方國家中,受禮人在接受禮品時,通常大都習慣於當著送禮人的面而立即拆啟禮品的包裝,然後認真地對禮品進行欣賞,並且對禮品適當地贊賞幾句。這種中國人以前難以接受的做法,現在已經逐漸演化為受禮人在接受禮品時必須講究的一種禮節。在許多國家,接受禮品之後若不當場啟封,或是暫且將禮品放在一旁,都會被視為失禮之至。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禮品時,對此無必要予以注意。
(3)事後再謝。接受外方人員贈送的禮品後,尤其接受了對方所贈送的較為貴重的禮品後,最好在l周之內寫信或打電話給送禮人,向對方正式致謝。若禮品是由他人代為轉交的,則上述做法更是必不可缺的。以後有機會再與送禮人相見時,不妨在適當之時,再次當面向對方表示一下自己的謝意。或者是告訴對方,他送給自己的禮品,自己不僅十分喜歡,而且經常地使用。這種令對方感到他的禮品「物有所值」、備受重視的做法,會令對方極其開心。

2、涉外饋贈禮品禮儀是怎樣?

饋贈禮品,首先要注意對方的習俗和文化修養。由於外賓所屬國家、地區間有較大的差異,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愛好和要求必然存在差別,例如,在阿拉伯國家,不能給當事者的妻子送禮品;在英國,人們普遍討厭有送禮人單位或公司印記的禮品;在法國,由於只有在辦喪事時才使用菊花,所以,除去喪事場合外,你一定不能送菊花;日本人視狐狸為貪婪的象徵,所以不喜歡有狐狸圖案的禮品。

贈送禮品,要考慮到外國朋友對我國產品的喜歡情況。據了解,外國朋友大都喜歡我國如下禮品:景泰藍製品、玉佩、綉品、國畫、書法、瓷器、紫砂茶具、竹製工藝品、漢字紙扇等。

3、中西方送禮的講究有什麼不同

一、禮品觀念上的差異

1、中方:中國人往往注重禮品的實質意義,即它的實用價值,而不喜歡中看不中用的東西。

2、西方:西方人往往注重禮品的紀念價值。應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給女主人送一束鮮花,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還可以帶上具有本國特點的小工藝品,一本自己或對方喜歡的書,或一盤CD,或一本自己寫的書。

二、接受禮物時反應不同

1、中方:在中國,人們接受禮物時往往並不喜形於色,且不當面打開禮品,認為這樣做非常不禮貌,而且會給人留下「貪財」、「貪婪」的印象,或讓人感到對所接受的禮物過分在意。往往是在客人離開後,或回到家後悄悄打開禮品。

2、西方:在西方,人們在接受禮物時,為了表示謝意,往往會當面小心地打開禮物表示感謝

三、送禮目的不同

1、中方:中國人送禮給對方,通常情況下都是有事求助於別人,就帶一些禮品到對方家中做客。又或者是逢過年過節,都會到對方中送禮,也是「禮尚往來」的一個表現。

2、西方:在國外,凡是在機場碰到行李超重,咱們常常會事先給櫃台的辦事人員送上一件小禮物,盼願對於方能夠手下海涵。

4、中西方送禮和收禮文化的差異分析

1.購禮的方式不同。中國人通常為了方便,往往從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購買禮物。英美人喜歡購買禮品在- -地,而送往另-地。因為異地禮物有異國情調,好滿足受禮人的獵奇心理。有的中國人很喜歡跨國郵寄來的禮品,而英美人會盡量避免跨國郵寄禮品,以避免給受理者帶來不便及額外的海關費用。

2.禮品的選擇不同。中國人在節日里送時令的禮品。例如,在中秋節送月餅和水果,農歷新年時送賀年禮品,例如洋酒、香水、水果、巧克力糖等。中國人也會在親朋好友的葬禮.上送錢。在中國很普遍而在西方不多見的禮物是從市場上買的食物(水果、糖果或其他能吃的東西)。除了葬禮和開業典禮以外,鮮花不是一種流行的禮物。而美國人在聖誕時送的禮物比如:產品樣品、書桌上的擺設品、酒、飲品、特別的食物等。鮮花是送給女士的最常見的禮物,幾乎適用於任何場合:生日禮物、賀禮、給女主人的禮物。

3.送禮的對象不同。有的中國人為感謝領導或便於工作、提升等,會千方百計地找機會給.上司送禮;他們將禮物送給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中國人喜歡給商業夥伴贈送禮物,特別是初次見面。而英美人做下屬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禮物,以免影響正常的工作關系;他們送禮往往送給客人家的女主人。

4.送禮的方式不同。中國人送禮比較重物,講究禮品的價格檔次。中國人通常對禮品的包裝是不大講究的,-般寧可盒子小些,也不希望盒子大而裝不滿。在美國以及其他有些國家,人們習慣用彩紙包裝和用絲帶包紮,有時還習慣附上一張名片。這是胡靜在《實用禮儀教程》中提出的。英美人送禮注重其形式的本身。他們認為,禮物貴賤不在價格,而在於禮物是否投人所好,給人一份驚喜

5.送禮的時機不同。中國人很講究雪中送炭,即十分注意送禮的時效性。因為在最需要時得到的才是最珍貴的。- -般來說,時間貴在及時或超前,如一張小小的賀年卡一定要提前贈送,否則毫無意義。中國人忌諱別人在剛辦完喜事或喪事之後補送禮品,否則會被視為不祥。而在趙左榮的《茶與咖啡》中提到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贈送禮物的最佳時機是你到達或離開時。美國人除了特定場合外,不提倡送商業禮物(除非是小禮物)。而中國人喜歡給商業夥伴贈送小禮物,特別是初次見面時。

5、中美送禮文化的差異

中國人一向注重禮節,婚禮、葬禮、寶寶滿月酒、喬遷之喜,近年來家中孩子升學,也都會辦酒席來邀請和款待親朋好友。被邀請的人自然不能空著手來,所以就出現了我們常說的份子錢。份子錢,其實就是送的禮啦,中國人並不喜好送禮物,反而是直接甩紅包啊,關系越好紅包越大。一個紅包走遍中國,不管是什麼典禮、節日,一個紅包就搞定。可能只有逢年過節,或者求人辦事時,少數人會考慮到送禮物,究竟要送什麼禮物全憑自己心情,當然這些禮物通常也是不小的花費,甚至說會很昂貴。

在美國,也有其特有的送禮文化,不過和中國相比,就大相徑庭,往往紅包是行不通的。送禮在美國也是十分盛行的,各種節日,情人節聖誕節、感恩節等等,親朋好友間都是會送禮的,盡管送禮的時候很多,卻貌似遠沒有中國這般的鋪張浪費。我們下面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婚禮

如果你收到了婚禮的請帖,那麼一般都是會去參加婚禮的,然而這時,並不是像中國一樣,只要包好紅包去就可以了,通常新婚夫婦會給大家一個禮品清單,上面會標註上他們所需要的物品,一般也不會特別奢侈,從幾塊錢到幾百美元不等。

此外新婚夫婦還會將去哪個商場買這些禮物都標注的清清楚楚的,真是非常的貼心呢!所以,如果你想要買禮物,就直接按照清單上的商場和物件,直接去買就ok了,具體買什麼價位的禮物,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承受范圍了。

通過這種方法,不僅每個人送的禮物都不同,而且還都是新婚夫婦心儀的禮物,彼此皆大歡喜。

寶寶出生

當寶寶出生後,這對新父母也是會收到N件禮物的,不過和婚禮類似,都會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什麼衣服、奶瓶、尿不濕等嬰兒用品應有盡有。這樣寶寶一生下來,一切生活所需基本就搞定了,無需新父母再去籌備。

盡管禮物並不貴, 但是卻很實用,所以沒人care禮物的價錢,不管你送了什麼禮物(即使非常非常的貴),新父母都會回贈一個卡片,以表感謝。這就不會像中國一樣,先評估下七大姑八大姨哪個給的紅包大或者禮物重,等到下次他們家也辦喜事時,再回贈金額差不多的禮物。不要覺得美國人這個卡片多此一舉,反正都是感謝,口頭來一句謝謝不就解決了么,非要弄的那麼形式,還弄個卡片。

其實,這就是美國人的禮節,就像咱們申請學校,如果有教授給咱們面試的時候,面試結束後,大家都給教授發郵件表示感謝是一個道理。

葬禮

中國葬禮,家屬除了基本葬禮儀式外,依舊會辦酒席,親朋好友會都給隨份子錢,還會買一些葬禮上的用品,如花圈等,來送別過世的人。

美國葬禮,雖然不會辦酒席,但葬禮的支出卻非常大,所以家屬可能會提前設置葬禮的募捐,如果你資金狀況允許,可以相應資助些。有多的就多資助些,少的100美元都沒有問題,多少也算盡一份心了。如果家屬沒有組織這種捐款,出於禮節,可以帶些你自己覺得合適的禮物就行。

除了以上三個比較重要的送禮事項,日常生活中,還有非常多的時候都是需要送禮物的,跟中國的紅包比起來,美國的禮物更加走心一些,所以,要去美國的小夥伴們,一定要對美國送禮文化有所了解,避免到時人家都帶著禮物去,而你兩手空空或攥著個紅包哦!

6、中西方饋贈禮儀的不同點?

東方國家的饋贈習慣——
1 形式重於內容
東方人士間的饋贈,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為上選。
至於禮品的實用性,則屈居知識性和藝術性之後。
東方人非常重視禮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
2 崇尚禮尚往來,而且更願意以自己的慷慨大方表示對他人的恭敬
東方人都認為來而不往是有失尊嚴的,這涉及到自身形象。
因此,一般人都傾向於先送禮品予他人,並且,收到禮品要回禮時,則常在禮品的內在價值、外在包裝上更下功夫,以呈現自己的慷慨和對他人的恭敬。
3 講究饋贈對象的具體指向性
選擇饋贈禮品時十分注意饋贈對象的具體指向性,這是東方人的特點。
一般說來,送給老人和孩子禮品常常是令人高興的,無論送什麼,人們都樂於接受。
但若是送他人妻子禮品,則需考慮交往雙方的關系及對方的忌諱。
4 忌諱頗多
東方國家對禮品數字、顏色、圖案等有諸多忌諱。
東方人對「4」字有忌,把「4」視為預示厄運的數字,而對3、5、7、9等奇數和108等數頗為青睞,對「9」及「9的倍數」尤其偏愛。
在禮品顏色選擇時,白色雖有純潔無暇之意,但中國人就比較忌諱,因為在中國,白色常是悲哀之色和貧窮之色;同樣,黑色也被視為不吉利,是凶災之色、哀喪之色;而紅色,則是喜慶、祥和、歡慶的象徵,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
另外,在中國,還常常講究給老人不能送「鍾」,因為「送鍾」即「送終」;給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為「梨」與「離」諧音。這些被視為不吉利的禁忌,還有許多。

西方國家的饋贈習慣——
1 實用的內容加漂亮的形式
西方國家與東方國家不同,在禮品的選擇喜好等方面沒有太多講究,其禮品多姿多彩。
2 贈受雙方喜歡共享禮品帶來的歡快
西方人饋贈時,受贈人常常當著贈禮人的面打開包裝並表贊美後,邀贈禮人一同享受或欣賞禮品。
3 講究贈禮的時機
一般情況下,西方人贈禮常在社交活動行將結束時,即在社交已有成果時方才贈禮,以避免行受賄之嫌。
4 忌諱較少
除忌諱「13」和「星期五」等災難之數和一些特殊場合(如葬禮),禮品的種類顏色等有一定講究外,大多數西方國家在禮品上的忌諱是較少的。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