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兒打完乙肝嗜睡
1、乙肝患者很嗜睡嚴重嗎
當乙肝患者體內病毒含量過高導致肝臟受損,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受到影響,影響了食物的代謝和消化,導致機體能量供應不足,患者也會出現經常瞌睡的症狀。
2、小三陽患者吃葯治療貪睡是怎麼回事
「,乙肝小三陽患者總是乏力嗜睡是咋回事?自己的有乙肝小三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由於肝區有疼痛、刺痛的症狀到醫院接受治療,就是服用葯物後感覺很累、貪睡,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江西總隊醫院肝病治療中心的肝病專家胡東紅指出,導致乙肝小三陽患者貪睡的原因有很多,為了確保貪睡的情況有所改善,患者應該到正規的肝病醫院詳細的確定病情,小三陽患者吃葯治療結合病情規范治療。小三陽患者感染了乙肝病毒後,乙肝病毒具有嗜肝性,即乙肝病毒在復制的過程對肝細胞會有一定的損害,一般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就是肝臟出現炎症的臨床表現,貪睡就是其中的症狀之一,如果患者不及時規范治療,不適的症狀不但得不到緩解,還會誘發其他不適的症狀出現,譬如口乾口苦、渾身乏力等。另外,服用葯物也會導致貪睡的症狀,患者的肝臟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者損害,患者所服用的葯物的葯效在清除乙肝病毒和修復肝功能時,患者會誘發其他不適症狀,其中貪睡是症狀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乙肝小三陽患者不可長期單純的服用一種葯物,這對患者的病情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因為患者服用葯物的時間和乙肝病毒變異耐葯的幾率是成正比的,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我們醫院引進的三氧自體血回輸療法能打破傳統葯物副作用、易耐葯的幾率。無論是乙肝小三陽還是葯物導致患者出現貪睡的情況,患者都需要引起重視,患者已經出現不適症狀是不可忽視的,如果患者針對不適的症狀不管不顧,任由其自由發展,患者的病情就會加重,誘發其他不適的症狀出現。
3、新生兒早期需要關注的事情
新生兒早期需要關注的事情
新生兒早期需要關注的事情,早期的新生兒由於自身的免疫系統的脆弱,需要更加註意新生兒的發育,比如喂養方面、衛生方面、健康方面等等,本文講述新生兒早期需要關注的事情。
新生兒早期需要關注的事情1一、如何喂養
合理喂養
剛出生的寶寶,需要媽媽的乳汁喂養。一般宜8-12次124小時(或1、5-3小時次) ,白天不宜超過3小時,夜間不宜超過4小時。白天如果寶寶已經睡了3小時還沒醒,則可根據寶寶的體重增長情況選擇是否喚醒餵奶。若考慮母乳不足或因疾病等各種原因不能母乳喂養,可選擇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人工喂養的新生寶寶可按胃容量的變化來預估每頓的奶量,可參考下表:
第1-2天 5-15ml餐第3-4天 20-30ml餐第5-6天 40-60ml餐半個月左右 80-100ml餐滿月 90-120ml餐
實際上,寶寶的胃口也因人而異,一般遵循「按需喂養,飢飽有度」的原則,可根據寶寶實際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
喂養時不要含乳頭入睡,避免養成不良的入睡習慣。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喂飽
1、哺乳時可聽到持續的吞咽聲。
2、哺乳後寶寶感到滿足,或常常需喚醒寶寶哺乳。
3、尿量適當(3-5日齡寶寶,色淡黃,小便48次日,或34個被尿浸透的尿片/日,5-7日齡寶寶小便> 6次日)。
4、生理性體重下降恢復後,每天體重增長35-50克。
營養素補充
母乳不是全營養食物,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較低,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所需,且維生素D不易通過母親血液循環進入乳汁。因此,母乳喂養寶寶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來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求。出生後每天需要補充維生素D400iu日。媽媽也需要每日補充800-1000mg鈣元素。
二、關注發育
體格生長
1、體重。(1)生理性體重下降:寶寶出生初期,會因胎便排出,羊水吐出等原因出現體重逐漸下降,約第5-6天降至最低點(不超過出生體重的Ə%)一般於7-10天後恢復到出生體重。(2)體重增長速率:出生後一周左右恢復至出生體重,之後足月出生寶寶每日體重增長約35-50g。滿月體重增長1000-1200g。
2、身高。滿月時身高平均增長45cm
3、頭圍。出生時平均頭圍33~34cm,滿月時頭圍平均增長2、6~2、8cm。
心理行為能力發育
除了關注寶寶的體格發育外,爸爸媽媽還需要關注其心理行為發育。心理行為發育一般從大運動、精細運動、認知、語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五個方面來評估。若寶寶發育水平落後於實際年齡,則需進行早期干預指導或康復治療。若與年齡相符,則進行預見性發育指導。
1、大運動。能自由地轉動頸部,或蹬腿和踢掉身上東西。
2、精細動作。觸碰寶寶手掌,會緊握拳頭,清醒時兩手握拳為主。
3、認知能力。仰卧位時會注意到視線內物體,追視紅球或聽到聲音會皺眉、微笑、眼睛睜大。
4、語言能力。當與媽媽交流談話時,會注意媽媽臉部, 自己會發出細小的聲音。
5、社會適應能力。眼睛會跟蹤走動的人,會跟至紅球過中線,聽到聲音有反應。
三、異常信號預警及意外傷害預防
異常信號預警
1、眼睛不會注視黑白卡(紅球)或光源。家長用黑白卡或紅球放置寶寶頭部上方20cm處,觀察寶寶是否有注視黑白卡或紅球的能力。
2、對聲音刺激無反應。寶寶對關門、說話、搖鈴等聲音刺激沒有表情變化,眼神尋找,轉頭等反應。
3、寶寶頸部觸及包塊,或寶寶雙側肢體運動不對稱。須警惕肌性斜頸,鎖骨骨折等疾病。
4、寶寶眼部出現溢淚,分泌物增多等不適。須警惕鼻淚管阻塞,結膜炎等疾病。
若寶寶有上述住一異常現象,請爸媽及時帶其前往醫院就診。
意外傷害預防
1、避免嗆奶窒息。建議在寶寶睡眠時,將頭偏向一側,避免奶液嗆咳及窒息。
左右側交替睡,注意保護頭型。
2、括熱綜合征(蒙被缺氧綜合征)。建議寶寶與父母分床睡,避免過度保暖,夜間適時觀察寶寶呼吸、吐奶情況。
四、疾病預防與護理
黃疸
正常足月出生的寶寶,生後2-3天出現皮膚黃染, 4-5天達到高峰, 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這是生理性黃疸。若寶寶出現皮膚黃染加重,精神反應欠佳,少吃奶、少動、少哭,大便顏色改變或體溫不穩,嗜睡,抽搐、尖聲哭鬧等狀況,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家庭護理:勤喂母乳,給予寶寶適當自然光照,監測皮膚黃疸程度(尤其是黃疸高峰期)。
鵝口瘡
當寶寶口腔出現白點或者白色膜狀物,不易被擦拭清理的現象,說明口腔
黏膜受到念珠菌感染。
家庭護理:家長應定期消毒餐具以及保證乳頭清潔,可用稀釋後20%濃度的小蘇打水來清潔口腔,每天清潔3次,加重及時就醫。
臍部護理
臍部保持乾燥、清潔、透氣,臍部消毒1-2次日。
臀部護理
寶寶剛出生皮膚嬌嫩,尿不濕宜勤更換。大便後,用流動水來沖洗,注意從前。
往後順序清洗,洗完後用柔軟紙巾吸干,不要拿毛巾反復擦拭,等稍晾乾後塗些護臀膏或潤膚乳,減少皮膚間的摩擦。
保暖護理
冬季室溫宜控制在20-22-c,夏季室溫宣控制在26-28℃。新生寶寶末梢循環差,腳溫略偏涼,寶寶穿衣一般比成人多穿一件。
幼兒撫觸、排氣操、中醫摩腹
幼兒撫觸可加強親子互動,促進寶寶體格及智力發育。排氣操既可緩解胃部不適及結腸脹氣,還可以鍛煉下肢肌肉的力量。中醫摩腹可促進胃腸動力,緩解腸脹氣。
五、親子游戲
紅球或黑白卡追視
此游戲能促進寶寶訓練視覺敏感度和注意力。
面部表情交流
與寶寶面對面眼神交流,表情可誇張豐富一些,對寶寶的發聲及微笑要給予合理回應。
聽覺刺激
寶寶清醒時,用格格聲(可在小瓶子中放一些黃豆)、語言、音樂等進行聽覺刺激。
六、溫馨提示
新生兒疾病篩查
寶寶在產科醫院需完成的新生兒篩查項目有: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和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
預防接種疫苗
寶寶出生24小時內,在產科醫院接種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第一針。滿月時,應帶著寶寶前往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滿月體檢,接種乙肝疫苗第二針。
新生兒早期需要關注的事情21、飲食注意
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那麼媽媽就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從而保證母乳的營養均衡,這樣才能夠保證寶寶身體健康成長。若是寶寶是奶粉喂養,家長需要注意奶粉質量,挑選最接近母乳營養的奶粉。在沖調奶粉時,要注意水溫等方面。
2、環境注意
寶寶生活的環境要干凈衛生,勤通風,否則寶寶會很容易生病。而且環境也要安靜,這樣寶寶才不會煩躁不安而哭鬧不休。如果可以,在寶寶出生後的那幾個月里,不要讓寶寶見外人,外人容易帶來細菌讓寶寶生病。
3、個人衛生
天氣合適,家長可以給寶寶穿一些寬松的純棉衣物。每天勤給寶寶洗澡,保持寶寶身體干凈,而且不要給寶寶沐浴產品,否則可能會刺激寶寶皮膚引起皮膚病。在換尿布時,要清理干凈寶寶屁屁衛生,以免寶寶屁股長紅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