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滿月體檢流程
1、寶寶滿月後做檢查,需要檢查哪些方面呢?
寶寶滿月後做檢查,需要檢查哪些方面呢?
寶寶滿月以後除了媽媽要檢查,寶寶也要進行檢查,寶寶的健康檢查,是對新生寶寶既有狀態的監測,更是能夠對寶寶今後的健康養育,起到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
a
寶寶的檢查項目主要有常規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常規檢查:測量身長、體重、頭圍、心肺檢查;神經系統檢查運動發育的能力,豎頭、抬頭是否在正常;神經反射檢查,包括運動發育能力(豎頭抬頭),神經反射檢查,出生反射的消失,例如擁抱反射、覓食反射、握持反射,這一反射應該在寶寶出生後3個月內消退,這些反射的消費是大腦發育的表現,如果大腦沒有得到繼續的發育,這些反射就會持續存在,因此出生反射的消失,是檢查大腦發育的指標。行為反射的建立,看寶寶是否能夠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夠注意人,是否能夠對喜歡的物體追視。
b
醫生會給寶寶檢查:囟門。就是寶寶頭頂前部摸起來軟軟的地方,檢查它的閉合狀況。隨著頭骨的生長,後囟門通常會在6周左右閉合。臀部。檢查大腿骨和骨盆的連接有無松脫,以及兩腿的長度是否相同。眼睛。檢查寶寶是否能追視移動的物體。
她還會用眼底鏡檢查白內障。心臟。確認寶寶的心率正常。睾丸/生殖器。如果是男寶寶,醫生會檢查兩側睾丸是否都落入陰囊。脊柱和關節。確認生長和功能正常。寶寶的頭部控制,也就是所謂的「肌張力」。腹部。檢查是否有不正常的地方,比如疝氣。
寶寶滿月體檢是檢查什麼呢?寶寶滿月或者42天都要帶寶寶去檢查,主要看寶寶的發育情況,測寶寶的身高、體重是不是在正常的發育范圍內。
另外要問寶寶吃的情況,有沒有腹瀉、嘔吐、腹脹等,觀察寶寶的精神發育情況,還可以測寶寶的頭圍、胸圍是不是正常。另外,可以聽寶寶的心臟有沒有生理性雜音或者病理性雜音,也可以查寶寶的骨骼發育情況,看寶寶的四肢活動是不是對稱。
c
除外有沒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觀察四肢活動發育的情況。另外還可以詢問寶寶的睡眠情況,是否在正常范圍內,以及寶寶的吃奶情況等。
2、寶寶滿月體檢都有哪些項目
寶寶滿月體檢項目為:寶寶的體重、身高、頭圍等,還會查看寶寶的肢體是否一樣長,肌張力是否正常。細節的檢查就是聽力、視力、心臟、脈搏等等。
比如檢查寶寶的眼睛是否會跟隨物體移動,用擊掌的方法來判斷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通過聽心跳和脈搏,檢查寶寶的心臟是否正常。醫生還會摸一摸寶寶的囟門,看看是否再繼續慢慢閉合。
如果是男寶寶的話,醫生還會檢查寶寶的睾丸發育,用手摸一摸睾丸是否在正常的位置,排查疝氣的可能。看似這些檢查很繁瑣,其實在醫生熟練的動作下就會變得很簡單,很快的時間就能檢查完畢。
(2)寶寶滿月體檢流程擴展資料:
寶寶滿月體檢介紹如下:
喂養指導及養育咨詢。包括喂養技巧、常見喂養問題的處理如溢乳、厭奶、母乳不足、過度哭鬧、便秘或腹瀉、合理的營養素添加、睡眠指導、疾病預防指導。可能情況的診療。如黃疸、過敏、濕疹、鵝口瘡、斜頸和臍疝等,指導家長如何處理。
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額外輔助檢查,如果發現寶寶髖關節活動受限或具有髖關節先天性發育問題,則需要進行超聲篩查。體檢發現可疑心臟雜音需要進行心臟超聲檢查等。
3、新生兒體檢標准
出生後最初的時候,新生寶寶們並不輕松,除了快樂成長,還需要接受各種身體檢查。新生兒通常在出生時、28、42天進行體檢,共3次例行的基礎體檢,爸媽要注意哦!新生兒體檢標准有哪些?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新生兒體檢項目及時間表
新生兒體檢有三次,第一次在剛出生的時候進行,第二次在出生28天,第三次在第42天進行。這三次體檢對新生寶寶來說都十分重要。如果孕媽媽在產前出現異常情況或者新生兒回家後出現意外反應的,還應該額外進行針對性的體檢。
第一次體檢
【檢查時間】: 寶寶剛出生,寶寶1個月。
【體檢項目】: 皮膚顏色等身體各個部位、心率、刺激後反應、肌張力、呼吸。
【溫馨提示】: 這是寶寶出生後接受的第一次檢查,一般在出生後立刻進行。如果發現寶寶異常,可及早進行治療。
【檢查項目】:
檢查項目 項目闡述 項目指標 皮膚顏色等身體各個部位 查看寶寶皮膚顏色是否紅潤,以防出現嚴重疾病。 全身皮膚紅潤為正常。 心率 心臟在一定時間內跳動的次數,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心臟跳動快慢。 心跳有力,每分鍾超過100次為健康。 刺激後反應 檢查寶寶是否有正常的生理反射。 哭、反應靈敏為正常。 肌張力 肌張力是維持身本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 嬰兒活躍程度正常、肌張力正常。 呼吸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狀況,是常用的測量呼吸功有方法之一。 呼吸良好、哭聲響亮為正常。重點項目解讀:
肌張力:肌張力是在靜息狀態下的緊張度,表現為肌肉組織微小而持續的不隨意收縮。臨床上以被動活動肢體或按壓肌肉所感到的阻力來判斷肌張力。腦癱中無論是那種類型的腦癱,幾乎導致這些症狀出現的原因都離不開肌張力,肌張力的異常是導致各型腦癱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體檢
【檢查時間】: 寶寶出生後28天,寶寶1個月。
【體檢項目】: 測身高及體重、頭部,眼部與耳部、頸部與胸部,呼吸頻率,有無呼吸困難、腹部與起步、臀部,是否存在脊柱裂、生殖器及肛門有無畸形,男嬰的睾丸是否下降至陰囊、四肢有無多指或並指(趾),雙大腿能否攤平等。
【溫馨提示】: 滿月體檢尤為重要,這個時候還要為寶寶辦理計劃免疫卡,以確保能夠及時給寶寶注射疫苗。
【檢查項目】:
檢查項目 項目闡述 項目指標 測身高及體重 體重反映寶寶近期營養狀況、評價生長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 身高反映寶寶長期營養狀況和骨骼發育最合適的指標。 足月新生兒身高在47—53cm,體重在2550g以上,平均3000g左右。 頭部 反映寶寶的腦和顱骨發育情況,腦容量的大小,也是評價寶寶生長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 眼部 評價寶寶胸廓和肺的發育狀況,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發育程度。 耳部 觀察寶寶耳部有無出現炎症。 胸部 觀察胸部兩側是否對稱,有無隆起。 呼吸頻率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狀況,是常用的測量呼吸功有方法之一。 新生兒呼吸頻率可達每分鍾44次。 臀部 皮膚是否光滑,注意是否存在脊柱裂。 生殖器及肛門 觀察有無畸形,嬰的睾丸是否下降至陰囊。 四肢 四肢有無多指或並指(趾),雙大腿能否攤平。重點項目解讀:
呼吸頻率:呼吸是人體內外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必需過程,人體通過呼吸而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從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第三次體檢
【檢查時間】: 寶寶出生後42天,寶寶2個月。
【體檢項目】: 體重身高、頭圍、胸圍、評價發育智能。
【溫馨提示】: 42天體檢對於新生寶寶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他出院回家後第一次到醫院體檢,也是對他進行生長發育監測的開始。
【檢查項目】:
檢查項目 項目闡述 項目指標 測身高及體重 體重反映寶寶近期營養狀況、評價生長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 身高反映寶寶長期營養狀況和骨骼發育最合適的指標。 足月新生兒身高在47—53cm,體重在2550g以上,平均3000g左右。 頭圍 反映寶寶的腦和顱骨發育情況,腦容量的大小,也是評價寶寶生長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 胸圍 觀察胸部兩側是否對稱,有無隆起。 評價發育智能 以拉坐和豎抱等方式來測試寶寶豎頭的情況,給予玩具來測評寶寶手部抓握的情況,用移動的圖卡或玩具測試寶寶追視的情況,用搖鈴測試寶寶聽覺的情況,並詢問家長寶寶語言發育的情況。重點項目解讀:
評價發育智能:一般醫生會以拉坐和豎抱等方式來測試寶寶豎頭的情況,給予玩具來測評寶寶手部抓握的情況,用移動的圖卡或玩具測試寶寶追視的情況,用搖鈴測試寶寶聽覺的情況,並詢問家長寶寶語言發育的情況。如果有疑問,會通過神經-行為測試進一步對寶寶的智能發育作全面評價。對有智力發育遲緩的寶寶,可以及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早期康復治療。
更多精彩,請看趣味組圖:
BB體檢時間表 BB體檢四大注意事項新生兒體檢注意事項
為新生兒做體格檢查時環境必須溫暖、明亮、潔凈。檢查前醫務人員須先洗手,並使手溫暖,必要時帶口罩;檢查時動作要輕柔,速度要快,盡量在嬰兒啼哭前把一些需要安靜時檢查的項目檢查完畢。
【問】:新生兒體檢項目都有什麼?
【答】:1、觀察身體各部位:從頭到腳仔細地觀察嬰兒的身體各部位。
2、聽嬰兒的心跳聲音:如果是新生兒,因為心臟還沒有完全癒合,所以必須經常聽嬰兒的心跳聲,以便於檢查是否罹患心臟疾病。
3、檢查耳部:如果早期發現耳部異常,就能早點治癒。仔細檢查耳孔是否正常,耳朵形狀是否正常。
4、檢查血液:從腳後跟採集少量血液,並沾在過濾紙上檢查。透過血液檢查能診斷出是否罹患先天性代謝異常」,通常出生兩天後就會進行該檢查。
5、仔細觀察頭部傷痕:注意觀察嬰兒經過產道時是否受傷。頭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因此要仔細檢查。
6、檢查肝門狀態:用手指仔細檢查肝門狀態。
7、檢查腿部狀態:用手分開嬰兒的雙腿,然後檢查分腿的姿勢是否正常,腿部長度是否相等。如果股關節脫臼,分腿的姿勢就會不自然,而且雙腿長度也不會等長。
8、檢查性器官:出院時,要再檢查一次性器官。如果為女嬰,主要檢查外陰唇和內陰唇的癒合情況,如果為男嬰,則要檢查兩側陰囊的大小是否相等。如果一側陰囊達到另一側陰囊的2~3倍,就可能患有陰囊水腫或疝氣。
9、檢查嬰兒的口腔:檢查嬰兒的牙齦、舌頭、口腔的形狀,以及異常的腫瘤。通常可用手指來檢查嬰兒的口腔,如果舌根過於靠近口腔底部,就應該馬上進行手術。
這個檢測方式之所以是標準的評估方式,是因為其選擇的檢查項目都是根據新生兒出生時的狀況設立的,可以觀察到新生兒在分娩時是否受到傷害,並一步了解新生兒的發育情況,所以新媽媽要詳細了解檢查結果的狀況,從而監控到寶寶的發育情況。
【問】:新生兒是不是也要定期體檢啊,體檢中應該注意什麼?
【答】:新生兒需要定期檢查,可以了解孩子的生產情況,還可以了解更多孩子護理,營養等方面的知識一般都有專業人員進行體檢,你如實告知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就可以。
【問】:寶寶體檢需要注意什麼?
【答】:體檢的前一天晚上,最好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換上干凈的衣服。體檢時最好穿寬松舒適的衣服,便於穿脫。在寶寶體檢後,要把自己育兒過程中的疑問及時向醫生說明,有關寶寶的生長發育、智力行為、睡眠和飲食等方面的問題均可向醫生詢問,同時要認真記錄下醫生的指示,以免忘記。將寶寶的體檢手冊、醫生的指導意見冊、寶寶的疫苗手冊裝入一個固定的檔案袋內,體檢時隨身攜帶,方便醫生參考寶寶之前的體檢情況。
4、給新生兒寶寶體檢,新手媽媽都需要准備什麼?
引言、新生兒身體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時發現寶寶生長發育方面的問題,家長們要重視體檢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將帶各位新手媽媽了解一些體檢前需要做的准備工作。
一、提前預約好醫院,帶好身份證件。
寶寶第一次體檢,媽媽需要提前確定好體檢的醫院。在產婦在出院之前可以提前向醫生咨詢體檢的具體地方。在寶寶體檢前電話預約,確定醫院具體的上班時間和明確醫院的路線。寶寶進行體檢時,媽媽需要提前准備好關於寶寶的問題,要抓住機會向醫生們咨詢寶寶身體相關情況,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第一次體檢時也要帶齊證件,避免丟三落四,耽誤體檢的時間。
二、寶寶的體檢時間。
寶寶在出生三個月後最少需要進行五次檢查。時間大概是出生後的三天內、42天、二月份和三月份。體檢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寶寶的身體發育水平和智力的發育情況,醫生也會對寶寶的情況提出很好的建議。寶寶們的身體素質不一樣,檢查也會有所不同,早產兒的父母們要更加註意寶寶的體檢。
三、體檢前要安撫好寶寶的情緒。
新手媽媽們需要選擇寶寶情緒和身體狀態較好的時候再去醫院,寶寶如果情緒不穩定,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會影響體檢的結果。體檢前,新手媽媽最好給寶寶清潔身體,換上便於穿脫寬松的衣物,避免穿脫麻煩。給寶寶准備好奶瓶和奶粉,避免寶寶在體檢時感到飢餓而哭鬧。寶媽們也可以帶一些玩具或者安撫奶嘴,避免寶寶在體檢過程中發生不舒服的狀況,及時安撫好寶寶的情緒。體檢是一個可以及時發現寶寶發育問題的好時機,對於家長在寶寶的養育上有很大的好處。
5、新生兒需要進行哪些常規體檢?體檢時需要注意什麼?
在年輕人有寶寶之後,應該有一些東西要注意。例如,如果您想了解寶寶的身體健康,則有必要進行一些體檢。如果嬰兒出生後健康,那麼成年人將更加保證。然後所有新生兒都來了,剛出生的嬰兒需要做4例,你知道嗎?快點看看,收集它,絕對使用。
第一次體檢:出生後立即
內容:第一次定期檢查嬰兒體驗,衡量寶寶的頭圓周,高度,重量,檢查嬰兒皮膚的顏色,檢查嬰兒的心臟有噪音,正常呼吸,是否肌肉張力和肌肉張力是否有肌肉張力符合標准。每個新生嬰兒都經歷了這些檢查。
第二次體檢:出生前一周內基礎檢查
內容:醫生拿起嬰兒的腳和血液來測試,確認嬰兒的甲狀腺和循環系統正在正常工作。醫生還提醒母乳喂養母親飲食的預防措施,告訴你新生嬰兒的一些預防措施,特別是如何預防嬰兒的疾病和嬰兒的猝死。這些檢查通常在嬰兒出生後做了四到六天,嬰兒體驗了生活中的第一個血液收集,雖然它傷害,但有必要,它不會對未來產生影響。媽媽和爸爸可以得到緩解。此外,母親的飲食建議我的母親必須仔細聆聽,不要照顧你的孩子,忽略自己。讓寶寶獲得高品質的食物來增長更健康。
第三學期體檢:醫生的家訪檢查
內容:兩次,第一次:嬰兒回家,醫生去你家,幫助寶寶測量身體,重量,頭圍,檢查寶寶的黃疸,臍帶休息,活動二次肢體等:當寶寶滿月時,它主要是為了嬰兒傾聽寶寶。嬰兒在出生後三個月內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所以這張檢查很重要。家庭訪問對母親和寶寶非常重要。我只是做了母親。當我照顧我的寶寶時,我當然有很多問題。我想隨時寫下它們。當我等到醫生的家訪時,我會再問一次。
第四次體檢:體檢第一步四至六周
此檢查的重點是:檢查嬰兒肌肉發育,肢體開發和智力發展。通過寶寶的頭檢查寶寶的肌肉發達。判斷嬰兒的肢體是否正常。通過智力篩查,如讓嬰兒追逐一個紅球,判斷寶寶的智力發展。此外,一些基本考試,測量高度,重量,檢查生長是否正常,心跳和其他器官符合標准。這項體檢可以說是寶寶體檢計劃中的第一步。媽媽和爸爸最好為寶寶選擇一個固定的醫院。在未來,醫生可以對嬰兒的發展普遍了解。對於大多數新手母親,我如何知道我的孩子是否健康?當然,您可以從相應的體檢中學習,所以我希望寶藏媽媽不能忽視這些檢查。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體檢只是一個簡單的緊張,權衡重量,那麼你認為太簡單了。以上是一種4路檢查,剛出生的嬰兒需要做。這些情況很重要。只有你這樣做,你才會更負責你的孩子健康。
6、孩子出生一個月的檢查,媽媽需要做哪些事?
生下一個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母親要忍受懷胎十月的辛苦,還要忍受生產之痛,生產之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孩子的成長過程也要處處小心,特別是新生兒的照顧非常的不容易,各方面都很脆弱。孩子在出生一個月之後還要去醫院做檢查,不過出生一個月的檢查並不需要媽媽做太多的事情,這個時候媽媽如果身體健康,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的話是不用檢查的,但是寶寶可能還是要做一個體檢。
孩子在滿月之後需要做一個常規的體檢,看看孩子有沒有意外情況,如果平常孩子能吃奶健康成長的話也不需要太擔心。不過作為母親需要觀察孩子在這一個月內出現了哪些異常的情況,或者是有什麼問題想要咨詢醫生,在體檢的時候都可以去問相關的主治醫生,這也會讓寶媽們能夠對於孩子的情況有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出生之後需要接種乙肝疫苗的,所以在檢查的時候可能還會檢查疫苗接種後具體情況。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月,作為母親需要了解很多的事情。首先,第一點就是要早一點讓孩子進行吮吸母乳。如果是母乳喂養孩子的話要盡早的開奶,與孩子盡快的接觸,讓孩子多吮吸。同時還要做好孩子臍帶的護理。孩子剛出生的第一個月臍帶部位非常的脆弱,家長們必須防止肺炎,同時還要讓多孩子多接觸,多撫摸孩子。然後對孩子經常的微笑點頭抬頭,這些都對孩子有影響,同時還可以讓孩子繼續聽音樂,還要多和孩子說話。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出生兩周之後其實就可以給孩子吃一些魚肝油了,如果吃的太晚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缺鈣。
7、新生兒體檢項目及體檢時間
寶寶滿月後要帶他去醫院做健康檢查了,這次體檢是對寶寶生長發育開始進行檢測,下面是的新生兒體檢項目及體檢時間資料,歡迎閱讀。
新生兒體檢項目1.血液檢查
在新生兒出生進食48個小時後,由腳跟採取少量的血液滴在特製的濾紙片上,待陰干後封袋寄至篩檢中心檢查,可檢驗先天性甲狀腺低功能症、G-6-PD缺乏症、苯酮尿症、高胱胺酸尿症及半乳糖血症。
2.體重
體重是判定寶寶的體格發育和營養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給寶寶測量體重之前是排去大便,在寶寶空腹的情況下進行。並且盡量出去寶寶衣物及尿片的重量。
3.身高
身高是寶寶骨骼發育的一個主要指標。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遺傳、內分泌、營養、疾病及活動鍛煉等,所以,一定要保證寶寶營養全面、均衡,睡眠充足,並且每天保持一定的活動量。
4.頭圍
反應寶寶的腦發育情況,腦容量的大小,也是寶寶體格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寶寶的頭圍大小也像體重、身高一樣,有個正常范圍,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頭大的寶寶肯定大腦發達,比別的寶寶聰明。寶寶的頭圍長得過快或過慢,都是不正常的。比如寶寶出生時頭圍就比正常小,而後頭圍增長速度也很慢,甚至停止生長,就要懷疑是否有腦發育不良或頭部畸形的可能。
5.胸圍
評價寶寶胸部的發育狀況,包括肺的發育、胸廓的發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發育程度。寶寶胸圍的大小與體格鍛煉及營養有關。所以,新媽媽要經常給寶寶做被動操,鍛煉他的肌肉和骨骼,比如擴胸運動可以促進寶寶胸肌發達,帶動胸廓和肺的發育。
6.評價發育智能
了解寶寶的智能發育是否在正常水平。醫生會用一些方法來測量寶寶的智能發育情況,如果有疑問,會通過神經心理測試進一步對寶寶的智能發育作全面評價。對有智能發育遲緩的寶寶,可以及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早期康復治療。
7.肌肉骨骼系統
肢體應該對稱且能自主活動。新生兒仰卧,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時,股部能完全外展到檢查桌平面。外展受限,且當股骨頭滑入髖臼時可摸及"彈響聲",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主要體征。
女嬰和臀位產嬰兒特別容易發生髓關節脫位。若髖關節活動受限,應作超聲檢查並請矯形外科專家會診。極輕微的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可用兩塊或三塊尿布兜起來,這種方法很適用。比較嚴重的病例,可以由矯形外科醫生在超聲觀察檢查下應用外展夾板治療。若不能馬上請矯形專家治療,可每天24小時應用三塊尿布兜起,一直到能使用夾板時為止。
假如用任意形狀的尿布,第一塊尿布應緊貼皮膚包緊,另兩塊作為外層,一起形成較大的體積。如果有畸形足或任何其他明顯的需矯形的畸形存在,應立即開始治療。
8.心肺系統
正常情況下,呼吸為腹式呼吸,呼吸頻率40~50次/分,呼吸音粗但整個胸部的聽診音相同。用聽診器可聽到心音,胸骨下端最清楚。心率100~150次/分(平均120次),可有明顯的竇性心律不齊。常可聽到心臟雜音,但其中大約只有10%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疾病的新生兒,例如大動脈閉鎖,右或左心室發育不全,可表現出蒼白或心力衰竭。
新生兒體檢時間新生兒在出生後的42天里有3次體檢,第一次是在剛出生的時候進行,第二次是在出生後的第28天,第三次是在第42天進行。這是寶寶出生後最重要的三次檢查。如果新生兒在回家後出現意外反應,一個進行額外的針對性體檢。
第一次體檢
【檢查時間】:寶寶剛出生,寶寶1個月。
【溫馨提示】:這是寶寶出生後接受的第一次檢查,一般在出生後立刻進行。如果發現寶寶異常,可及早進行治療。
檢查項目
皮膚顏色等身體各個部位:查看寶寶皮膚顏色是否紅潤,以防出現嚴重疾病。全身皮膚紅潤為正常。
心率:心臟在一定時間內跳動的次數,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心臟跳動快慢。心跳有力,每分鍾超過100次為健康。
刺激後反應:檢查寶寶是否有正常的生理反射。哭、反應靈敏為正常。
肌張力:肌張力是維持身本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嬰兒活躍程度正常、肌張力正常。
呼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狀況,是常用的測量呼吸功有方法之一。呼吸良好、哭聲響亮為正常。
重點項目解讀
肌張力:肌張力是在靜息狀態下的緊張度,表現為肌肉組織微小而持續的'不隨意收縮。臨床上以被動活動肢體或按壓肌肉所感到的阻力來判斷肌張力。腦癱中無論是那種類型的腦癱,幾乎導致這些症狀出現的原因都離不開肌張力,肌張力的異常是導致各型腦癱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體檢
【檢查時間】:寶寶出生後28天,寶寶1個月。
【溫馨提示】:滿月體檢尤為重要,這個時候還要為寶寶辦理計劃免疫卡,以確保能夠及時給寶寶注射疫苗。
檢查項目
測身高及體重:體重反映寶寶近期營養狀況、評價生長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
身高:反映寶寶長期營養狀況和骨骼發育最合適的指標。足月新生兒身高在47—53cm,體重在2550g以上,平均3000g左右。
頭部:反映寶寶的腦和顱骨發育情況,腦容量的大小,也是評價寶寶生長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
眼部:評價寶寶胸廓和肺的發育狀況,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發育程度。
耳部:觀察寶寶耳部有無出現炎症。
胸部:觀察胸部兩側是否對稱,有無隆起。
呼吸頻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狀況,是常用的測量呼吸功有方法之一。新生兒呼吸頻率可達每分鍾44次。
臀部:皮膚是否光滑,注意是否存在脊柱裂。
生殖器及肛門:觀察有無畸形,嬰的睾丸是否下降至陰囊。
四肢:四肢有無多指或並指(趾),雙大腿能否攤平。
重點項目解讀
呼吸頻率:呼吸是人體內外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必需過程,人體通過呼吸而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從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第三次體檢
【檢查時間】:寶寶出生後42天,寶寶2個月。
【溫馨提示】:42天體檢對於新生寶寶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他出院回家後第一次到醫院體檢,也是對他進行生長發育監測的開始。
檢查項目
測身高及體重:體重反映寶寶近期營養狀況、評價生長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
身高:反映寶寶長期營養狀況和骨骼發育最合適的指標。足月新生兒身高在47—53cm,體重在2550g以上,平均3000g左右。
頭圍:反映寶寶的腦和顱骨發育情況,腦容量的大小,也是評價寶寶生長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
胸圍:觀察胸部兩側是否對稱,有無隆起。
評價發育智能:以拉坐和豎抱等方式來測試寶寶豎頭的情況,給予玩具來測評寶寶手部抓握的情況,用移動的圖卡或玩具測試寶寶追視的情況,用搖鈴測試寶寶聽覺的情況,並詢問家長寶寶語言發育的情況。
重點項目解讀
評價發育智能:一般醫生會以拉坐和豎抱等方式來測試寶寶豎頭的情況,給予玩具來測評寶寶手部抓握的情況,用移動的圖卡或玩具測試寶寶追視的情況,用搖鈴測試寶寶聽覺的情況,並詢問家長寶寶語言發育的情況。如果有疑問,會通過神經-行為測試進一步對寶寶的智能發育作全面評價。對有智力發育遲緩的寶寶,可以及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早期康復治療。
新生兒的母親賦予家庭里的新生命。新生命有新的活力,寶寶在剛出生時是非常脆弱的,所以給寶寶進行健康健康的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新媽媽們一定不能忘記寶寶出生後最重要的三次檢查。
新生兒進行體檢的原因1、 確定好體檢醫院
一般寶寶第一次體檢是在生產醫院或者是所在地區的婦幼保健中心,以後的每次體檢去所在的社區醫院就行了。所以媽媽在出院時要向醫生咨詢好42天後體檢的具體地方,以免日後手忙腳亂。
2、電話預約
在給寶寶辦理體檢事宜前,應先查詢所確定體檢醫院具體的上班時間。因為有的保健中心並不是每天都上班的,可以打電話詢問一下,他們一般在什麼時間段給寶寶進行體檢,然後按照他們說的時間前往,同時也要盡量避免高峰時段去醫院。其實第一次體檢也並不一定要在寶寶42天時,有時特殊情況可以推遲幾天。
3、帶齊證件
第一次帶寶寶體檢時,需要帶的證件有:戶口簿、寶寶的出生證明、爸媽的身份證、寶寶的病歷本等。有的地方還需要帶疫苗接種記錄等。媽媽最好隨時記錄下寶寶平時在家的詳細健康狀況,寶寶年齡越小記錄就應越詳細。比如寶寶的胃口情況、大便情況、有無腹瀉等等,方便醫生詢問時回答。
4、寶寶有好情緒
寶寶的情緒也會有不太好的時候。媽媽不要選擇寶寶煩躁或飢餓的時候去醫院,避免寶寶因為煩躁而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一般早上比較涼快,寶寶精神好些,可以選擇這個時段。
另外,醫生會向寶寶媽媽詢問一些有關寶寶的基本情況,媽媽只需客觀回答即可。比如,媽媽懷孕期間的健康狀況、分娩情況、寶寶出生後的一般健康狀況、寶寶的喂養情況(母乳喂養還是配方奶喂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