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兒保項目
1、寶寶滿月幾天打預防針,42天檢查的時候還要打
如果你剛滿月去做了兒保就不需要做啥子檢查了。如果沒有做兒保就得去做。一個月的檢查項目通常有身高,體重,聽力檢查,看黃疸。肚子,還有頭鹵門聽診心肺等檢查,具體兒保醫生會告訴你。
2、兒保科主要是檢查哪些項目啊?
兒保科就是兒童保健科,檢查的范圍主要是體格生長的評估,測量孩子的頭圍,胸圍,腹圍及身高體重是否達標,對小孩的智力,行為,反應進行測評,檢查骨密度,血常規等是否缺乏維生素及喂養問題,及時發現孩子生長中出現的問題,保護孩子健康成長
3、新生寶寶做兒保 是檢查些什麼項目
新生兒要做哪些檢查
48小時後的檢查
在新生兒出生進食48個小時後,由腳跟採取少量的血液滴在特製的濾紙片上,待陰干後封袋寄至篩檢中心檢查,可檢驗先天性甲狀腺低功能症、G-6-PD缺乏症、苯酮尿症、高胱胺酸尿症及半乳糖血症。
2天新生寶寶的體檢
在新生兒出生進食48的個小時後,由腳跟採取少量的血液滴在特製的濾紙片上,待陰干後封袋寄至篩檢中心檢查,可檢驗先天性甲狀腺低功能症、G-6-PD缺乏症、苯酮尿症、高胱胺酸尿症及半乳糖血症。
28天新生寶寶的體檢
頭部:觀察新生兒頭顱的大小和形狀,輕撫寶寶的頭皮,以感覺骨縫的大小、囟門的緊張度、有無血腫。
眼睛:將紅球放在距雙眼30厘米左右的地方,水平移動紅球,觀察寶寶的雙眼能否追視紅球。
耳廓:足月新生兒耳廓發育良好,耳廓直挺。
頸部:有無斜頸,活動是否自如,用手指由內向外對稱地摸兩側,以感覺有無鎖骨骨折。
胸部:觀察胸部兩側是否對稱,有無隆起,呼吸動作是否協調,頻率應在30~45次/分,有無呼吸困難。用聽診器聽肺部的呼吸音。
腹部:先看有無胃蠕動波和腸型,然後用手輕輕撫摸,感覺是否腹脹及有無包塊。臍部有無臍膨出,殘端有無紅腫及滲液。
臀部:皮膚是否光滑,注意是否存在脊柱裂。
四肢:有無多指或並指(趾),雙大腿能否攤平,以了解有無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生殖器及肛門:注意有無畸形,男嬰的睾丸是否下降至陰囊。
測量身高及體重:這是了解新生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足月新生兒身高在47~53厘米,體重在2550克以上,平均3000克左右。
42天新生寶寶的體檢
體重:是判定寶寶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測量體重最好是在寶寶空腹,排去大小便的時候進行,並盡量給寶寶脫去外衣褲、鞋帽等。測得的數據應減去寶寶所穿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身高:是寶寶骨骼發育的一個主要指標。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遺傳、內分泌、營養、疾病及活動鍛煉等,所以,一定要保證寶寶營養全面、均衡,睡眠充足,並且每天保持一定的活動量。
頭圍:反應寶寶的腦發育情況,腦容量的大小,也是寶寶體格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寶寶的頭圍大小也像體重、身高一樣,有個正常范圍,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頭大的寶寶肯定大腦發達,比別的寶寶聰明。寶寶的頭圍長得過快或過慢,都是不正常的。比如寶寶出生時頭圍就比正常小,而後頭圍增長速度也很慢,甚至停止生長,就要懷疑是否有腦發育不良或頭部畸形的可能。
胸圍:評價寶寶胸部的發育狀況,包括肺的發育、胸廓的發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發育程度。寶寶胸圍的大小與體格鍛煉及營養有關。所以,新媽媽要經常給寶寶做被動操,鍛煉他的肌肉和骨骼,比如擴胸運動可以促進寶寶胸肌發達,帶動胸廓和肺的發育。
評價發育智能:了解寶寶的智能發育是否在正常水平。醫生會用一些方法來測量寶寶的智能發育情況,如果有疑問,會通過神經心理測試進一步對寶寶的智能發育作全面評價。對有智能發育遲緩的寶寶,可以及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早期康復治療。
以上是關於新生兒要做哪些檢查
新生寶寶的體檢項目單的介紹,寶寶出生後的檢查很重要,媽媽千萬不能忽視。
4、滿月做兒保是30天還是42天
嬰兒出生一段時間後,父母想要了解嬰兒生長發育、身體健康狀態,想要帶嬰兒去醫院做個兒科保健檢查。這時候父母不確定是嬰兒30天還是42天的時候去醫院體檢,想要明確滿月做兒保是30天還是42天時間,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嬰兒需要在滿30天和42天做兒保檢查,30天和42天做兒保檢查的內容不同。寶寶30天大時,主要是常規檢查,它可以判斷寶寶一個月裡面發育的情況,判斷嬰兒發育是否達標,嬰兒身體是否存在先天性畸形或疾病等。
寶寶42天時一樣需要做常規檢查,這時候檢查項目要比30天做的檢查更加全面,有通過彩超等專業的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除了寶寶需要體檢外,媽媽一樣要進行體檢,了解子宮復舊及身體復原情況。
因此,對於新生兒來說,滿月30天或42天都是很關鍵的日子,在帶新生兒做兒科檢查時,如果家長不知道該檢查些什麼,可以到時候直接咨詢醫生,說明新生兒出生的具體時間,醫生就會根據新生兒的實際情況安排相應的檢查項目。父母要重視兒科保健檢查,了解新生兒發育的種種狀態。
5、一歲寶寶做兒保有些項目,需要抽血嗎
一歲的寶寶,她的體檢主要是以下的項目,身高、體重、微量元素、視力、骨質的生長情況。
這個微量元素是要用血液檢查的。其它的就不用了。
6、帶寶寶去兒保科都能查些啥?檢查流程是什麼?
兒保科檢查項目包含寶寶的個子、重量、寶寶頭圍、胸圍尺寸、心理狀態與大腦發育檢測、疫苗接種等。不同年齡幼兒保健的關鍵不一樣。嬰兒期的健康保健重點是主要是醫護、飼養、新生兒篩查篩查。新生兒期重點是血紅蛋白濃度的檢測、維他命D的檢測、疫苗接種狀況、身長、重量、寶寶頭圍、胸圍尺寸等。幼兒階段、學齡期主要是具體指導平衡膳食的組合及其規律性的日常生活,疫苗接種,具體指導眼保健,牙齒保健,身高與體重等。
基本的檢測新項目為了解其飼養飲食搭配睡眠狀況測量個子、重量、寶寶頭圍、胸圍尺寸、前囟門的尺寸。查驗少年兒童外型有沒有畸型。針對一歲以下的兒童可進行神經系統個人行為的檢測,有利於掌握孩子的智力的生長發育。除此之外,可抽血化驗血常規化驗、營養元素、肝腎功能檢測,篩查英語聽力及眼睛視力。幼兒保健可以確立綜合分析小孩的生長發育。
檢測最近其生長發育是否有偏移正常的的指標值,隨後給與規范性的提議,更有益於寶寶的生長發育。一些醫院可以進行自閉症或兒童多動症等病症的篩查,針對一些智力缺陷的寶寶還可以開展篩查。提議父母按時到兒保科給寶寶開展常規體檢,檢測寶寶的成長情形,必要時積極主動干涉。卻不知道幼兒保健早已並不是傳統式的只點評少年兒童健康狀況,
只是包括了兒童飲食、兒童常見疾病、生長發育個人行為、社會心理學、流行病學等具體內容的綜合學科。兒保科的服務項目目標是遵照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的規律性,進行按時健康體檢,給與有效飼養及家中撫養具體指導,及時處理生長發育偏異,並採用一定的干預措施,以保障和增進少年兒童身體健康。匯總出來,便是「遵循規律、促進健康、防患於未然、預防融合」。
7、新生寶寶做兒保 是檢查些什麼項目
新生寶寶做兒保檢查的項目為:一般是量體重、身高,聽心、肺,摸肝、脾、淋巴結,看扁桃體,大一點驗血檢查。
首次保健的寶寶,將建立專屬健康檔案,填寫寶寶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過敏史、母親孕期情況、母親孕產史、出生高危因素、出生情況、是否已做新生兒聽力篩查和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等,方便兒保醫生跟蹤管理。
每次保健都需要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按年齡段測量頭圍和胸圍,繪制寶寶個體的生長發育曲線,評價自身發育情況,以便更為科學地為寶寶提供喂養指導。
(7)滿月兒保項目擴展資料:
新生寶寶做兒保的介紹如下:
詢問寶寶睡眠、有無嘔吐、驚厥,大小便次數/性狀、預防接種情況及喂養情況(喂養方式、吃奶次數、奶量及其它存在問題)等。如有必要,需為寶寶測量體溫。
體格檢查包括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面色,吸吮,哭聲等一般狀況,對寶寶皮膚黏膜、頭頸部、眼、耳、鼻、口腔、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及肛門、脊柱四肢、神經系統進行系統檢查。根據寶寶的檢查結果,指導家長相應的家庭護理方法。